[灵静]菜市场大妈的怨念(1 / 2)
1998年冬,江海,韶华区
昨晚淅淅沥沥下了半夜的雨,菜市场门口的这条沥青路本就邋遢,来往的各种车轮齐齐努力之下,照例将地面搅得一塌糊涂。
构成这个菜市场的建筑物,外墙是洗石米,这种材料现在不可能再有人采用了;屋顶不必要的高度形成了巨大的垂直空间,如果天气好,阳光从四周墙壁上被镂空的地方照进来形成一条条倾斜的光柱。低矮的一层房屋往两边延伸,看向稍微远点的地方,却是用瓷砖、水磨石、马赛克包裹起来的新建筑和新社区。其实这也正是那个年代大部分中国城市的缩影:传统与新潮挤在一起,彼此相安无事。当然,这里所谓的传统,其实最多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是以四十年代末为起点,深受苏式风格影响,渐次发展起来的。
用作摆卖的水泥台子早已被占满,外面沿着菜市场墙根下同样摆满了一溜,手推车占地最广,被扁担挑来的竹筐次之,或者干脆只有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蛋。从没有大门的入口一路走过去,各种食材散发出不同的气味,河鲜集中的地方自然是挥之不去的鱼腥、肉档附近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油腻的肥膘.....加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大声招呼让道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就是一个活跃菜市场的气息。
“阿嚏——”
“感冒了吗?”
<这妹子在外头就用手摸男人的脸,还穿着校服呢,现在的小孩都不知道羞耻的吗.....
“没有,也许又有人在念叨我了吧,最近几天老这样.....”
“是想你了吧?”
“一般来说是有人恨我了.....”
“谁啊?”
“谁知道啊,嫌疑人太多了.....”
<小小年纪,不学好,打情骂俏,两个小鬼才多大啊.......
.........
仓廪实而知礼节,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这么说:生活无忧的时候,人就要开始想七想八。
五十是知天命的年纪,张素芬觉得自己学会了一些,又失去了更多。
不知是谁带的头,也什么时候开始,工厂宿舍区两栋楼一层的住户们逐渐有人动手圈地,将自家门口的那片花圃平整了当作院子,也有那胆子大的便率先拉来厂里的砖石水泥,起个围墙,装上铁门和屋顶,俨然一个独立小王国。张素芬家有公婆,他们劳作了一辈子,本来不时唠叨着要回乡下,现在好了,家里想吃什么,两位老人便种什么,也是一乐。偶尔有不能天天吃又不经放的,公公婆婆便自己拿到附近的菜市场卖掉,换回钱来给张素芬贴补家用。所谓个体户、小贩之类的称呼,老人家并不以此为忤,或许是因为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之前,这个国家还没有诞生的缘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