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长安大瓜(2 / 2)
“哈……是善事,却也未必是公心。”
说故事的嗤笑说道:“你们可知为何那孩子返乡还要重新开祠堂认祖?他虽拜了道士为师,入了道籍。族谱上却本还留着他名字。
“他那大伯当上了族长,首一件大事,便是开祠堂,说这孩子是个痴呆的,且体弱多病,离家多年,定然已经死去。即便没死,也是个痴呆的。要将他名字划去。”
又说:“孩子父母自然不同意,谁愿意自家孩子被出族。是不是?可那族长却说了,孩子即便还活着,也是出了家的,不宜再留在祖中。”
有人点头:“既然出家了,也自然算是出族了。这话虽然不近人情,却也无可指摘。”
“按理,那么做确实无可指摘。可你们忘了?那族长是那孩子亲大伯。不说与孩子亲情吧,便是看在亲兄弟面上。也不该由他起这个头。”
说故事的人,冷笑说:“他为何起这个头?听说却是因为家中资产颇丰。不愿多分给亲兄弟,若是兄弟名下多一个儿子,自然要多分一份。”
“这便是那族长不对了。”
终于说通了,讲故事的人更加兴奋:“这还不算完。那孩子的父亲见自家亲兄长竟不肯让自己亲儿入族谱,一气之下就自己认下,然后分家……”
“这就是那人不对了吧。父母在不分家,是律法有制,这一分家岂不是害了全家?”
“你这就有所不知了。那孩子是域外归国,按律入境后要就地落户。他自西域归国,又是方外之人,在律法上,也早是没了祖宗之人,按律要在沙洲落户的。
“他孤身一人,要落户自然是落了单户。他返乡后,户籍当然也是与父母兄弟分开的?”
“这倒也是。”
律法规定的?不了解,长见识了。
“既然户籍分开了,这家不分而分。那孩子亲爹,要将那孩子的那份家产分出去,那也情有可原了吧。可这又闹出了一场滴血认亲的闹剧。你们猜如何?”
讲故事的,深谙讲故事的技巧。卖了个关子说:“原来那族长的一个儿子,听说是读书人,担心这个堂兄弟带着丰厚家资与亲叔认亲,自家族长之位不保。有从书中知道了有滴血认亲这法子。
“在人家分家当口,怂恿父亲上门反对。说二房亲叔的家产是祖宗留下的,不能分给血缘未明人。说要想证明那孩子血缘,得滴血认亲。结果他这话刚落,那二房中的男人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揍人。你们猜这是为何?”
“这又是为何?虽说是反对,但滴血认亲确是能证明那孩子血缘的最佳方案?他们不愿也就算了,为何还要打人。莫非有什么猫腻?”
“猫腻没有,却有怨恨。”那人嘿嘿说。“所谓滴血认亲,是要滴骨。那孩子亲娘,早年身体不好,因亲儿被出族,气得没几天就去了,那可不是有怨恨?这会那族长的儿子非让滴血认亲……爹逼死了人家的娘,儿子还要来逼人挖坟。这是不肯让人入土了也不得安宁了?换做是你,你能认?”
恩怨情仇俱全,这故事倒是吸引人,也撩起了听众的兴致盎然。讲故事的也更加兴致勃勃。
就好像他在现场似的,两家人如何口枪舌战,那个要认祖的孩子如何反击。讲的那个引人入胜。
让吃瓜众叹息连连,又哗然大笑。
尤其是讲到滴血猪骨,那提出滴血认亲之人被认定是猪的奸生子时,有人惊呼出声:“莫非猪妖不成?”
那个讲故事的,只是要传播流言,不是要害人,这话当然不能默认:“哪能是什么猪妖啊?那个孩子将人赶走后也说了。所谓滴血认亲,不过有心人臆想出来的。
“这骨头啊,要是放久了,必然会疏松,有很多小小空隙。不管是谁的血,也不敢什么骨头,只要没人动手脚,血滴到骨头上,肯定能渗入。
“如果是新骨头,因为骨质密实,不管是不是血亲的血,都是渗不进去的。
“那滴血法,根本做不得准。”
怀疑是人天性:“那小道士也是一家之言吧。滴血认亲,行之有效上千年都有了吧。难不成他说做不得准就真做不得准了?”
讲故事的也不反驳,只笑哈哈说:“想要证实他说得对不对。回家找块经年的羊骨头,再杀一只鸡,试试不就行了?”
一言惊醒梦中人!
可不是呢?
想要验证,那是容易得很啊。
几乎谁都能做!
果然有人甚至在乱葬岗找来人骨,滴自己的血验证。果然证实那个故事说滴血认亲,做不得准!
没过几天,几乎全长安的人就都主动或被动吃过这个大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