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并信从前史不真(1 / 2)

加入书签

历史上的曹化淳被那些无耻文人黑得是真惨,连后世的影视剧都受了影响。什么曹正钦,曹少钦,姓曹的公公全是大坏蛋。

但实际上,曹化淳在历史上还真没干什么坏事,倒是比那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的文人强得太多。

比如在整顿勇士营和四卫营时,曹公公甚是用心,简拔了徐应元、曹遇吉、黄得功等忠勇战将,使勇卫营的战斗力迅速提升,成为明末的救火队;

再比如在崇祯死后,曹公公又从天津赶到北京上疏,请求妥善处理崇祯皇帝的坟墓修建工作。

为了收买人心,顺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请求,并让他负责办理。

好,现在先不说曹公公背的黑锅,也不说他最后留下“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的悲叹而含恨而逝,只说勇士营和四卫营。

经过曹公公极为用心的裁弱选强,勇士营和四卫营算是重新振作。但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还要经过这次新军的严格训练。

此时,曹公公正尖着嗓子对着几个军官传达圣上口谕,“皇爷说了,连这等训练都挺不住,也就别浪费朝廷的粮食和银子,都他娘的滚蛋。”

圣上这么说滴?!倒真是有太祖之风啊!

新晋参将孙应元微垂着头,不由得轻轻抿了下嘴角。

所谓太祖之风,便是朱八八经常用白话下圣旨,被很多读书人笑话是土包子,没文化。

比如某地常遭倭寇侵扰,地方官吏专门上奏如何处理?

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最有名的则是立在国子监的五朝上谕碑,上面有朱八八的训谕:

“恁学生每(们)听着,先前那宋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遵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

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有木有,太祖皇帝就是这么接地气,圣旨一下,老百姓也听得明白。

正因如此,孙应元听到曹公公所宣的口谕,才有这样的想法。

新晋游击周遇吉是个急性子,赶忙保证道:“请万岁安心,请曹公公放心。末将等定然把军队训练得有模有样儿,肯定比得过那些外来兵。”

孙应元又抽了下嘴角,拱手道:“万岁期盼,公公监督,末将等敢不尽心竭力,练出强军以报陛下。”

曹公公略感放心,点了点头,说道:“勇士、四卫两营,可都是集卫所之精而组建。就算是新招募的,也是精挑细选,勇武强壮。那些外兵,你们也看过,在身体上就差了一截……”

对于整顿两营的差使,曹化淳是非常用心,非常努力,一定要办好的。

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

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曹公公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但王安被魏公公阴谋搞掉,发配南海子后,王安所赏识的曹化淳也受到了牵连。

要不是朱由校简拔,命曹化淳办差。曹公公现在就已经被逐出京城,发配到南京看坟守墓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