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江头城的午夜(下)(2 / 2)
以田礼所想,不能攻克江头城,麓川的势力就永远无法解决,继续拖下去,明军并无地利人和,只有败退一途,所以只能求孟养城守军死守住城池,只要孟养城不被攻陷,一切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而张锐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眼下虽然江头城的明军形式每况愈下,但是麓川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此次大明征伐麓川,阿瓦态度暧昧,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出兵援助大明,一同进攻麓川,可阿瓦与麓川说的再多也不能算作友邻,江头城拖下去,麓川军是没有退路的。
明军在江头城的军力,相对麓川军还是有优势的,分出兵力去暂时援助孟养城,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但是孟养城那边则不同,茵多基以北,孟养城东南的广大区域,麓川都保有不小的影响力。
张锐并不清楚麓川能从那些地方汇聚起多少人力,而在深入和传令兵讨论后,传令兵给出来了一个让他为之寝食难安的消息:“孟养守备估计有六万以上的兵力,下辖的防线军官则给出了四万人的相对确切的数字。”
无论六万,还是四万,张锐并不是非常确定这些数字的准确性,毕竟他们并不像大营中军这样有许多职业的探马和计数官,可是从这些数字和孟养城紧急的求援中,张锐隐约有种感觉,麓川军可能拿出来了超过两万的战兵,此外可能有数量恐怖的民夫,也就是勉强可以凑数的杂兵。
几个月前,留在孟养城的守军不足七千,经过了许多小规模的战事和伤病折磨,眼下还能有五千可以战斗的士兵就不错了。
五千疲惫之兵,想要抵抗数万麓川军民的进攻,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可行。
思虑许久,张锐终究是觉得不妥,于是还是赶紧来到蛮寺寨,将事情告知了靖远伯之子,本营守备王瑛。直接把此事告知靖远伯并不合适,告知王瑛则是最好的人选。
收到了张锐的情报,又听了张锐的详细分析后,王瑛一时间也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他跟随父亲,也是自幼熟习兵法的人,又南征百战,亲身经历无数战阵,深知战争的复杂。
从那以后,孟养城的事情,就像一块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了王瑛心头,他一直纠结于要不要告知父亲此事,一边是担心会影响江头城关键战局的顾虑,另一边是有可能彻底改变战局的情报。
最后,孟养城的情报还是败给了“不准确”性,消息经过重重传递,从秘理院,到白千帆,到他麾下的传令兵,再到张锐,最后来到王瑛这里,因为古代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度,王瑛自忖无法承担从大营调军到孟养可能造成的后果。
毕竟孟养城要的是一万以上战兵,就算是大营也没有这么多兵力可用于额外的调度,一旦从战线上抽调,就有可能影响到整片江头城的战局。江头城外地形复杂,每一个营寨都是绝不可以出意外的要地,一旦在此出现意外,被麓川军控制了要地,说是前功尽弃也差不多了。
那么,到了什么情况,才可以去支援孟养城呢?在王瑛心中,这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解的问题,只要孟养城没有陷落或在孟养城外战事失利,好像就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调兵支援。
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再去支援孟养城,一切还来得及吗?从江头城外的明军营地要前往孟养城,并没有直线可走,最快也要走上两天,日夜行军也要一天一夜。
经过孟养城的时候,王瑛也曾在那里驻扎数日,他知晓那并非是中原的大城,有着坚固而高大的城池可守,以孟养城的防卫,一旦守军战败,最多不过一两个时辰,麓川军就能控制整片城池,并以此为中心,切断明军的后勤线路,威胁甚至反攻陇川。
孟养城的消息,已经悄然间成为了王瑛的一块心病,而让他有些无法接受的是,自己还在思虑间,新的来自孟养城的情报就传来了。
“孟养城已经失陷,守军大败,撤向孟养城附近防线做最终的战斗,请靖远伯派遣援兵。”王瑛心里重复着信件中的内容,在理智逐步掌控了身体的控制权后,他决然地拿过来传令兵手中的所有信件,大步朝着靖远伯的军帐处走去。
走了几步之后,王瑛又感觉实在太慢,于是大踏步地跑了起来。深夜的风吹在脸上,两边在夜间巡逻的士兵看到自己奔跑失态的样子,都露出了好奇而疑惑的表情。
然而王瑛已经彻底不管了,他只是朝着父亲靖远伯的军帐方向跑去,既像是一个急于向长官传达军情的士兵,又像是一个急于寻求父亲帮助的孩子。
他自认为孟养城失陷并非是自己的责任,就算查也查不到自己身上,唯一算是对此事知情较多的张锐更没有道理把过错推到自己头上,但是王瑛心中仍然充满了压得他几乎快要无法呼吸的恐惧。
那是对于一种战争失利的恐惧,为了这场战争,大明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甚至放弃了许多关键的北方防务,耗时十年于西南麓川一隅,难道最终却要败在这一点上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