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1 / 2)
垂拱殿,已正式成为刘承祐日常接见大臣、听理政务之所,并没有搞虚的,直接着手,掌握乾纲。只是初继位,一切循前例,除了换了办公场所,与监国之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殿中,刘承祐先后接见武行德与刘审交,事前做了些功课,对两人的履历有所了解,尤其是武行德,当初引兵出河东之时,便有所耳闻。
当今天下节度,多贪残暴暴戾者,比如潞州节度常思、同州节度薛怀让,包括在东京没有就镇的史弘肇乃至刘信,余者纵无虐民之举,也少有抚民求治的积极政举。
与那些尝尽贫苦,发迹之后,转而压榨百姓更甚的粗鄙武夫不同。武行德虽然也是个武夫,但没有一般武臣的那股暴戾之气,出身贫瘠,一朝飞黄腾达,跃至节镇,却没有得意忘形,反而因知民间疾苦、百姓艰难,对治下子民,多加善待,几无聚敛之举。
事实上,若天下多几个像武行德这样的方镇,百姓不至苦若此。不过,若天下方镇都如武行德,那么皇帝恐怕也不会坐得有多安稳。
“武卿,朕虽身在东京,对河阳之事去也有所耳闻。卿在河阳,宽政简刑,恤民疾苦,还其生产,与其休息,不过半载多的时间,河阳已有大治之像。向使天下节度皆如武卿,何愁天下不治?”对武行德,刘承祐态度温和,语气中满是欣赏与赞誉之意。
当然,刘承祐口中的“大治”,标准可低得可怜......
“陛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臣只是无为以治,放民育养,实无可称道者。”武行德的态度则是恭顺兼任谦逊。
“武卿不必过谦!”刘承祐轻轻地摆手,郑重地说道:“河上一呼,驱逐北寇,翼护御驾,治政安民,武卿之功,朕与朝廷都看在眼里,殊为难得!”
说了一番客套话,刘承祐几乎没做犹豫,说道:“为酬卿功,朕欲以卿依前检校太尉,加平章事,为使相,封榆次侯!”
“谢陛下!”武行德顿时激起拜恩。
事实上,刘承祐这套操作,并没有什么实惠的地方,基本都是虚的。但对于武行德来讲,既不求利,自然好名了。如今天下节度,得加使相者,可没有几个人。
与武行德稍微侃了一会儿,放其告退,又召刘审交。关于刘审交,就不多作介绍了,总而言之,品性洁,名望高,有理政之才。此前刘承训委其以郑州民屯,都是以师礼。
对刘审交,刘承祐也是保持着敬重,不谈其他,就冲着这早过古稀之年的年纪,也该表以最基本的尊重与优待。这个年代,能长寿如此,还能活跃在政坛之上,也不容易。
同武行德一样,刘承祐说了些客套话,不过场面微尬,在这样洞察世事的老人面前,刘承祐那一套太过稚嫩了。不过,终究是皇帝,刘审交还是很给面子的,附和着。
还是刘承祐,有点受不了尬聊,直接问起他真正关心的事:“刘卿,郑州民屯事如何?”
春耕时节已经到来,登基第二日,龙抬头那天,刘承祐还专门抽出了时间,到东京郊外,下了第一锄。
朝廷已正式着手于中原各州展开民屯,这是刘承祐尤其关心,敦促推动的,只是进度仍旧缓慢。官不够,民不够,工具不够,简单地讲,除了地够多之外,什么都不够......
而规模最大,已入正轨,被朝廷树为榜样的郑州民屯,刘承祐自然分外留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