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枪命中五只鸡(1 / 2)

加入书签

第12节第十二章一枪命中五只鸡

和学生学习一样,每个猎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狩猎习惯。《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

这套狩猎习惯的好赖,自然也就会在实践中,间接决定着猎人水平的高低。李子木的狩猎习惯得自于家传身教,没有什么大的瑕疵,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经验,这才让他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猎手。

猎人们捕获猎物的多少,其实不仅仅在于本人水平的强弱。就像在打麻将中,很多新手能赢那些高手的钱,其中的决定因素有很多,运气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虽然人人都能够想到这点儿,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狩猎过程中,运气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譬如一个有经验的猎人,会通过周围的环境来判断猎物的聚集点儿,这样一来,遇到猎物的可能性自然会大大增加。

当然拥有一个好帮手,也会让自己的运气爆棚。

就比如说李子木身边,这只足以称得上万中无一的猎犬,在李子木家乡这里,像黑子这样的猎犬,也被称作为赶山犬。

所谓“赶山”,顾名思义就是赶着猎物满山跑。

这样的猎犬简直是猎人们的至宝,属于那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物种,能够拥有的人自然也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

想要成为赶山犬,那就需要具备这样几点儿:出色的搜索能力,超凡的追赶耐力,顽强的缠斗本领,优良的团队意识。说的通俗点儿,那就是嗅觉要敏锐,体格要强健,心智要勇猛,本性要忠诚。

唯有先天优良的基因,加上后天人为的培养,才能造就出一条名副其实的赶山犬。

拥有黑子这样的赶山犬,李子木的运气自然差不到哪儿去。

不过今天似乎有些例外。

李子木小心翼翼的在丛林里穿梭着,太阳已悄悄挪到头顶,眼看着快到了正午,可在此之前他还尚未遇到一只猎物,就连只灰雀子都没看到。

依照往常的成绩,李子木今天算是背到家了。

不过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热情,李子木反而更加的精神起来,凭借着多年积累下的经验,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碰到猎物。这其实和赌钱比大小的情况差不多,即使你运气差盘盘都是小牌,可总会有那么一两把会碰到好牌。

而优秀的猎手要做的,就是要在“这副好牌”出现的时候做到一枪命中!

等了几个时辰,机会终于来临。

某一刻走到一处密林时,黑子突然噌了李子木一下,然后小幅度的转了转身,脑袋直直对向了百米开外的一处山坳。李子木心中一喜,知道这是黑子向他发出发现猎物的信息,于是赶紧循着那个方向看了过去。

在那个满是落叶的山坳里,李子木发现了一群跳动的影子。

这些影子相当的娇小,身上红红绿绿的色彩很是好看,尤其是尾部的几根色彩艳丽的羽毛,更是让它们的身份表露无遗。

“哈,野鸡,一群野鸡!”

李子木的眼睛顿时一亮,射出了像狼一样渗人的绿光。

将身上那把一点五米长的兔子枪握在手里,李子木窝着头猫着腰开始向那里进发。

李子木的身上背着的猎枪有两支,一支是自制的兔子枪,一支是打虎猎枪。

兔子枪俗称土枪,有的地方叫火铳,也有叫火药枪的,属于滑膛枪中的霰弹枪一类。一般填充的弹药是铁砂,用来打野鸡和野兔,遇到大型的野兽就填充花生米般大小的铅条。这种枪放过一枪后,需要重新填塞火硝弹药,然后用铁溜子溜紧实,再拉栓换过底火才能再次击发,过程十分繁琐。

这种枪没有线膛,打出的子弹呈散射型,往往用来猎杀小型野兽。

打虎猎枪属于有膛线的猎枪,也称作来福枪,这样的枪在南柯国是被禁用的,只是山高皇帝远,没人管的上这里,李子木这才藏了一把。有膛线说得是枪管的内壁有几条螺旋状的膛线,使用专用的子弹射击,子弹能够呈螺旋状射出,杀伤力极大。

顾名思义,打虎猎枪便是用来打虎那种大型野兽的猎枪。

依照现在的情况,李子木自然是选择了兔子枪,那一群野鸡至少有七八只,一枪打出,少说也得打下两三只下来。

只是兔子枪的理想射杀距离一般在百米以内,再远一些子弹散的过开,冲击力也有所下降,威力自然就有折损。

“看来还需要再前进一些距离。”

李子木估摸着那群野鸡距离自己在百米以外,至少也得在往前个二三十米才好,否则一枪放出,射杀的野鸡肯定要少些。

那样可就太过可惜。

不过也不能太靠近,野兽的警觉型很高,一旦这七八只野鸡中有一只在放枪前发现他,那就很难再打到它们。

所以此时李子木的动作,用小心翼翼根本就不足以来形容。

不过让李子木感到高兴的是,身体上的改变显然给他带来了很多好处,李子木觉得脚步比先前更为的轻盈,一些角角落落需要注意的枝杈落叶等小事物,总是很自然的就能够看见并躲开。

“雷电源等级提升后,身体的轻盈度和反应力,都比从前提升了一大截,也不知道雷电源再次提升,会有怎样的惊喜,想想都觉得兴奋啊。”通过一路的前行,李子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也对未来的能力隐隐有了一丝期待。

不过现在更让他感兴趣的,却是眼前五十多米远处的那群野鸡。

这样近的距离,拥有了雷电眼的李子木,已经能看见那些野鸡栗色的颈羽和略带着白色的喉部,甚至就连微微泛起的风吹动它们身上哪一根羽毛,李子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一,二,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