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8 渤海国,根本不必去救(1 / 2)

加入书签

至于楚国本来的国主马希声,如今也已乖乖的赶赴汴京接受处置。这厮性情贪婪残暴,为了强夺财宝不惜滥杀无辜,李天衢对其自然很不待见。

只是考虑到处理亡国之君的常例诸如正史中李存勖受阉党蛊惑而反悔食言,遣人将前蜀末帝王衍与其宗族尽数屠戮的行径实际上也是个例中的个例,只会招致言而无信的骂名。既然接受了马希声投降提出的条件,也不该明目张胆的直接要了他的命。

不过马希声先前便已自降国格, 不再以楚王自居,而是作为几处藩镇共主的身份到汴京请罪。所以他的规模待遇,甚至比蜀国王衍还要低了好几档也不过一处小院、几间房舍,限制出入自由,也如监牢里的囚徒一般。

而且你马希声不是吃鸡成瘾么?一日两餐,尽为素食, 顿顿都没有鸡肉,李天衢心说我也不必吩咐下去, 过些时日想出个让马希声染急症“暴毙”的法子,现在活着对于他来说,恐怕便已经成为一种煎熬。

除了进行吴国治下各处州府官署的人员任命,以及筹备兼并楚国等事宜之外,却还有相隔天南海北的两方外邦使臣赶赴汴京,并且迫切地奏请觐见魏朝帝君。然而李天衢根本就没打算接见那两方使臣,而是委派礼部侍郎崔沂负责与他们的交涉事宜。

来自北方的使臣,却是由渤海国王大諲撰派遣来的那个渤海国第十五代国主先前虽然也曾多次遣使朝贡梁国、魏朝,但是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说不上十分亲密。

毕竟以前魏朝与渤海国所统辖的疆域相距甚远,之间有后唐、契丹相隔,魏朝也很难对渤海国施以军事援助。可如今的形势却大不相同,后唐覆灭,魏朝、契丹分别往北、向南扩张,如今北面有大片领土接壤,也随时都有擦枪走火, 爆发冲突的可能

契丹又已经大举进军,势必要将渤海国的整个领土纳入版图之内。当年也曾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则已是日薄西山,自然也抵挡不住契丹那个新兴崛起的帝国所发动的全面攻势。

即便渤海国与日本的关系也相对紧密, 彼此时常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可是日本如今正值醍醐天皇在位时期, 彼此来往走海路往返不易。虽说按史载轨迹日本方面后知后觉,得知渤海早已覆灭之后,便禁止契丹以东丹国的名义派出的使者进入京都,彼此遂再无邦交来往然而醍醐天皇对于契丹也并非一无所知,他曾有言“朕闻渤海之于契丹,世仇之国也”,日本也不可能为了渤海国冒天大的风险,派兵渡海无端去招惹契丹那个强大的敌手。

可是魏朝就不一样了,与契丹与幽燕之地屯兵对持,也是愈发的剑拔弩张眼下契丹集中兵力攻打渤海国,如果魏朝出兵奇袭后方,正可以解了渤海国的燃眉之急。

何况之间有汪洋大海相隔的日本截然不同日本一直要求渤海以称臣纳贡的名义维持邦交,渤海国则将对日关系视为对等外交,名义上臣服于中原王朝并不掉价,可是我国凭什么要矮当初被大唐打得服服帖帖的日本一头?

所以就算与日本走动得频繁,可彼此也因名分上的争议也曾闹得很不愉快但对于渤海国而言,向中原王朝称臣又能有什么心理障碍?本来便与唐朝一直维持宗藩关系,如今由魏朝成为中原正朔, 而且完全具备北伐契丹的条件, 那么大諲撰这个正史中渤海国的末代君王, 当然会尽快遣使赶来要抱大腿,迫切地盼望中原王朝能够成为他强大的靠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