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白剽的遣唐使(1 / 2)

加入书签

这要是一般人看来,无非就是倭国对于遣唐使这件事并不那么热衷,没有新罗和高句丽他们这样的地方白嫖的那么熟练罢了。

但是李倓可不是这么想的,对于倭国的一贯尿性,李倓可是十分了解的。

当年李隆基老爷子执政的唐朝,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又或者是农业技术,那都已经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正值鼎盛期。

所以倭国让他们的遣唐使在大唐一呆就是几年十几年的,为的无非就是将唐朝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资料带回他们的岛国。

显然这样的学习是能够促进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倭国先后数次派遣了遣唐使来中土大唐,目的自然正是广泛地借鉴吸收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李倓前世所了解到的历史已然证明了,日本当时的奈良文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繁荣时期。

而跟这种情况相比相当搞笑的另外一个情况,则是李倓还记着在前世的历史中,当安史之乱把大唐给折腾的已经有点开始走下坡路了的时候,他们这些外邦显然也已经看出来了大唐日趋显出衰落的迹象。

在倭国察觉到大唐此时动荡不安且不宜久留之后,当时在大唐当遣唐使的僧人便立即向当时的倭国天皇递交了国书,建议尽可能地减少派遣遣唐使的数量与次数,倭国的天皇也是理科就同意而且开始实行这个事儿了。

在此刻之后,倭国的天皇也马上就改变了他们遣唐使的任务,这个时期倭国遣唐使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劝诱和迎回尚滞留在大唐生活学习的倭国学者和学问僧侣。

另外的一个任务则是为了表达对以前在唐朝去世的倭国派出的使节和学习交流的文人的哀思,进行祭奠事宜。

不光如此,这些倭国遣唐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就是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此外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如此种种,李倓每每一想到那都是触目惊心啊。

他并不是害怕周遭的过渡都来学习大唐,但是倭国因为后世的历史原因,李倓实在是放心不下,因为他们的民族在骨子里就是为了学成之后灭了你的,明明知道最终会是这么个结果,要是不提前把他的可能性给掐灭了,李倓觉得自己就有点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