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大明本质(1 / 2)

加入书签

从一六七五年夏到一六八零夏,这五年期间,西征的明军在占领莫斯科之后,仅仅向西攻占了斯莫棱斯克,向北经过瑞典同意,获得了一个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位置。

再就没有什么大动作了,斯莫棱斯克还是张煌言用武力震慑的办法,也就是发出最后通牒,给了对方三天时间,让沙皇阿列克谢带着守军滚蛋。

滚到哪里都可以,唯独不能再次侵犯大明的领土。

凡是已经被大明王师占领的地方,那就属于这个范围了。

对方胆敢再次尝试,明军便会奉陪到底,玩到对方再也玩不起的地步!

屡战屡败之后,都快输光家底的阿列克谢根本没胆量再挑战明军,只能认栽卷铺盖跑路。

昊菁皇帝已经满足吃掉绝大部分罗刹的地盘了,对于继续西进并没有太大兴趣。

还要考虑到瑞典这个北方霸主的感受,大明不能吃肉的时候连汤都不给人家留。

瑞典能打下波立的地盘,那自然可以照单全吃,大明不会有任何意见。

继续向西征服的难度太大,只要是后勤补给十分不便,成本过高。

即使有瑞典的支持,进攻波立的回报也远逊于吃掉罗刹。

再说西征将士们已经离家十余年,宅心仁厚的昊菁皇帝不会把这批手下给活活用死。

而且将士们也不会跟西征的时候一样,走着回到本土。

最晚到昊菁四十年(1683),起点为北都,终点为莫斯科的北线就将全线贯通。

届时将士们坐火车回来即可,省时、省力,还省鞋……

全程约一万五千里,按照每小时五十里,每天不算中途补给与检修,火车可行驶一千两百里计算。

从莫斯科回到北都,大约需要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故而在自己走着回去,还是坐火车回家的问题上,西征的将士们的观点是惊人的一致的。

在未来,大明还会以莫斯科为中心,修建控制北地西部地区的铁路。

尤其是几个主要据点,譬如波罗堡(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的据点)、诺夫哥罗德、斯莫棱斯克、布良斯克、沃罗涅日等城,都会相继被铁路与莫斯科连接。

给西征军轮换的部队也会在北线铁路全线贯通之后抵达沿线驻地,替换到全部西征将士。

整个北地除诸多藩国之外的地盘,直接并入大明本土,受朝廷管辖,驻军数量自然不会少。

昊菁皇帝也欢迎百姓与商贾到北地西部地区定居和经商,凡是定居之人,二十年内无须缴纳任何税费。

成人可得两百亩土地,老人与孩童减半,若发现资源,可得其中的两成,砍树、狩猎、捕鱼持定居证件即可进行。

不过昊菁皇帝根据自己三个门徒上奏的报告认为,第一批定居者很有可能是西征待归的将士们。

原因很简单,骑洋马骑上瘾了,已经获得了最高奖励——混血娃!

为了避免发生混乱,经过张煌言的拟定,给所部将士制定了骑马规则。

普通士兵每人可骑两匹马,士官加一匹,少尉再加一匹,以此类推。

等到均线达到将官级别的时候,那就上十位数了。

不过一旦双方确定关系,那就不能轻易换人了。

即使是嫁给王师士兵的洋马,也是可以获得一百亩土地的。

育有子嗣,生一个娃便奖励一百亩,不论男女即可享受如此待遇。

土地耕不过了也不要紧,不打仗的话,平时蒸汽坦克还能当拖拉机来使。

不这样也不行,年年指望从本土运来的那点补给根本不够养活超过二十万军属的。

唯一的办法便是就地屯垦,自食其力,最终做到丰衣足食。

好在尊师下了一道谕令,鉴于分散在各地的罗刹散兵游勇甚多,宣布北地西部地区,也就乌拉尔山以西,暂时全部属于军事管辖状态。

这就意味着当地的一切资源都可以由驻军来调配,譬如煤矿这种可以发电、取暖、做饭、当作坦克燃料的东西,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来使用了。

有人对军管不满,因为涉及到了巨大的利益,不忍心看到军方吃独食。

昊菁皇帝对此的解释很有说服力,若是交给朝廷来管理,还要让商人去投资,朝廷还得等着收税,收上来的金额在前期也不会令人满意。

就这点钱还不够给北地驻军买物资的,朝廷反过来还要贴补一多半,花钱自找麻烦,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谁觉得北地西部地区是个聚宝盆,完全可以承包。

自己吃不下,可以找一堆合伙人来打包。

每年租金五千万银币,也不一次收十年的,四年两亿银币就行。

除了军事要地之外,承包方可以在那边随便折腾。

结果再没人敢提这茬了,这属于风险投资。

四年赌一次,而且耗资巨大,输了就没法翻身了。

打下整个北地,朝廷耗资将近两亿五千万银币。

修铁路的总成本约一亿五千万银币,总额在四亿左右。

昊菁皇帝正愁没法快速回本呢,有人就撞到自己枪口上了。

大明的商人经过昊菁皇帝的反复挑逗,早就学精了,现在都变成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了。

北地最大的两座金矿,一座位于唐努乌梁海,已经投产了。

另外一座则在北极的周国境内,截至到目前,投产三十多年了。

至于煤矿,山西和陕西有的是,本土完全不缺这玩意。

除非是矿主,否则二道贩子做中间商其实赚不到太多的钱。

北都附近还有开滦煤矿,南都则由两淮煤矿,其他矿藏没内线情报,普通人根本无从得知。

金矿都被昊菁皇帝带着一群抱大腿的给开采了,其他人想通过砍树、种地、捕鱼的法子从北地赚钱,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昊菁三十七年(1680),朝廷岁入达到两亿五千万银币,太仓盈余,即账面库存达到约八千万银币。

略微超过了当初制定的岁入一亿五千万两银子(两亿两千五百万两银币)的小目标。

故而对西征的财务压力是完全可以负担的,现在无非是赚得多且花得多的状态。

不过本着骗点是点的原则,昊菁皇帝对钱多人傻的猎物从来就不会放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