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革左五营(1 / 2)

加入书签

比较起来,张献忠所部虽然战斗力强悍,却是集群行动,容易被官军发现、追击、围剿,而两外两股准备复叛的流寇则是两群泥鳅。

革左五营看字面的意思就会明白,是由“老蛔蛔”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这五路人马所成的联营。

表面上是一大坨,在战斗中也能相互照应,可真到了生死关头,毕竟是五个都留有私心的匪首,分成五个方向突围也说不定,官军网张得再大都难以一网打尽。

对此,某太子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让孙传庭先派四个总兵前去盯梢,每人盯死一路人马,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率先歼灭距离几己部最近的一路流寇,然后继续如此这般。

当然,放眼全局,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围杀罗汝才所部,罗汝才善于调剂流寇之间的关系,疏解矛盾,其他人都会乐意与其合作,在“曹操”陷入危难之时可能也会施以援手。

罗汝才和三个较为弱小的跟班“一丈青”、“小秦王”、“一条龙”这四路人马都驻扎在郧县。而罗汝才本人说是愿意卸甲归田,谢绝了朝廷的封赏,重当农户。实则与张献忠眉来眼去,部下也都在潜伏静候起兵的良机。

在均州一带“受抚”的“小五营”,即王光恩、惠登相、常国安、王国宁、杨友贤这五路人马里还有一个卧底。

王光恩并没有参加复叛行动,据说当场咬破手指,歃血定盟,发誓在有生之年自己绝不再叛,后来兑现了当时的承诺,他率部守备郧阳,拼死抵抗流寇的进攻。

要对付这九路人马,某太子别无良策,只能寄希望于除王光恩外的七个首领见到铺天盖地而来的官军,主动去抱罗汝才的大腿,他们抱团才能被歼灭。

他们要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散突围,那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抓住了,每路人倒是不多,与官军硬钢也没什么胜算,但只要一天没有消灭,便是一股祸害。

孙传庭的任务其实比洪承畴更重,因为所要面对的敌人更加分散,也更加狡猾,非常难以实施歼灭战。

所以某太子才增加了大蛤蟆的兵力,力争先重创张献忠所部,再回师与孙传庭所率诸部合围这十三路流寇。

如果平衡两位都帅的兵力,就意味既无法给予大粽子迎头痛击,又容易受到这十三路流寇的牵制,届时骑虎难下,将湖广战场变成无法解决的一团浆糊。

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孙传庭看过地图之后才请示:“殿下,臣斗胆,以为先罗汝才所部,再挥师东进大别山,追击革左五营!”

两个目标相距太远了,只能先对罗汝才集团发动进攻,等消灭之后才能腾出兵力,东出湖广,进攻活动在南直隶西部山区的革左五营。

听到老孙头这么一说,某太子才陡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是把革左五营的活动区域给搞错了,而且以为这五个家伙已经投诚了。

在场的另外两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也没有直言相告,就是害怕太子丢面子,对上峰吩咐之事,左膀右臂都是悉数接下,没有异议,所以幺鸡最后才发现。

坦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幸好发现的及时:“哦!想来是本宫之错,前番本宫有些自以为是了,幸亏爱卿及时提醒。既然如此,那就先放过革左五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罗汝才集团与张献忠所部,力争尽快将其消灭干净,再挥师东进,荡平山区里的革左五营!”

幺鸡一看革左五营活动的具体地方,心里就拔凉拔凉,他们就在湖广与南直隶交界处的大别山一带,这可是一个能攻能守的好地方。

向北能直取大明的兴龙之地凤阳,顺江而下便可威逼陪都楠京,向西可与“大粽子”汇合,向南又能窜入江茜南部。

别说朝廷现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前去进剿,就算是让洪承畴率本部人马全过去,一时间也难以将其赶尽杀绝。

孙传庭也意识到自己所言有失,这不啻于当面指出了太子的错误,急忙找补起来:“殿下日理万机,此等小事不足言道,皆归臣疏忽大意,未能及时言明!”

事后才说出等于是在帮太子犯错了,孙传庭都开始后悔,可也只能主动承担责任了。

不管啥时代,都是脸皮越厚越安全,幺鸡摆摆手说:“此事与爱卿无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又何以指证天下人之错误?两位爱卿身为统帅,今后犯错可直接上奏,无须遮掩,以免错上加错,本宫自会宽宥。一个错误若是由一百个错误来遮掩,只怕到了最后蕞尔小错都会变成弥天大错了,切莫学那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杨嗣昌!”

这货勾结高起潜,让卢象升一个人背锅,这招蒙得了甩锅爹,蒙不了某太子。

即便王朴不来,杨国柱、虎大威、杨廷麟都能作为证人,到底是谁使得“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最后孤军奋战,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假如只是军务,那还有前线总指挥高起潜背锅。可巡抚张其平拒不发饷,这就不是高起潜所能决定的了。

高起潜倒是解脱了,可活到今日的当事人却大有人在,如果杨国柱、虎大威、杨廷麟、张其平、顺德知府于颍这几人同时被都察院审理。

这锅最后到底谁背,那还用说么?肯定是被下狱的那个肥佬背呗!

只他一个去死,总好过众人都进去遭罪,众口铄金,加上杨嗣昌的随从俞振龙的陈述,这货不死都奇了怪了。

俞振龙查看完尸首,回来禀报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然而杨嗣昌是如何转告给甩锅爹的?

一旦双方的供词对不上账,肯定是观点高度一致的多数方最终将占得上风,杨嗣昌的供词与大家迥异,那他就必须死了。

某太子最反感这种耍小聪明的蠢材,在北方有卢象升给他背锅,这事还能搪赛过去,到了湖广,左良玉才不傻,一眼就看出自己和这位钦差是一类人,所以像泥鳅一样滑走了。

杨嗣昌身边没了背锅侠,瞬间就现原形了,官军虽四面出击,然而却流寇杀之不绝,反而是越剿越多,最后急火攻心就挂了,这货真聪明就不会南下督师了。

督师这差事好不好干,只要问问前面几位就明白了,督师的死活全系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一场败仗上面,人生赢家袁都督最后都输得一败涂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