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三百年干得过五千年?(1 / 2)

加入书签

“一个满嘴脏话的人,在做了君子之事后,也可以被称为君子。但满口脏话的人,必然也会令人产生反感,这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更不符合古代人的价值观。所以一直以来,在君子之道以外,华夏也在尽力宣扬着礼仪之道。”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依然阻挡不了寒冷的侵蚀。

张昀给何宇白讲着这些是个正经华夏人都知道的东西,忽然觉得有些冷,便随意地裹紧羽绒服,蹲在了地上。

何宇白看了张昀一眼,本不想用这样毫无形象的造型示人,但长时间的站立确实让他也感到有些冷。犹豫再三,何宇白便也像张昀一样,裹紧羽绒服,蹲在了地上。

“把手这样插,更暖和。”张昀笑着给何宇白示范了一下东北特色取暖方式,双手插袖。

何宇白有样学样,也将两只手互相插进了袖子里。

别说,还真有些效果。

于是,这两个人便蹲在街边墙角,像两个东北农民工一样,继续唠起了农民工不会唠的东西。

——如果羽绒服换成军大衣,那将绝杀,可惜换不得。

“礼仪之道就是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呗?用礼仪教导人,让他们成为君子?”何宇白追问着张昀。

“是也不是。”张昀来了一个薛定谔的礼仪之道。

“什么是也不是?”何宇白没搞懂。

“在我看来,华夏的礼仪之道可以分为两层,一为表,一为里。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是表的礼仪,这些礼仪的推广,确实能够约束大家不文明的行为,让华夏人成为有礼貌的人。”张昀缓缓说道,“但在华夏的礼仪之道中,这些礼貌还远远不够。礼仪里面所蕴含的,其实是融入了华夏人血液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什么?”何宇白皱了皱眉头,说道,“说清楚。”

张昀斜了何宇白一眼:“你是不是听不懂华夏话?说不清道不明,你还让我给你说清楚?”

“那我还是可以理解,礼仪之道就是讲礼貌懂文明了。”何宇白笑着,激了张昀一下。

“你不是不懂华夏文化吗?怎么还会用激将法?”张昀无奈地笑了笑,倒也吃这一套,“这样吧,还是举例子。

“在美利坚,人与人的交流,通常会称呼对方的名字吧?我记得我看过挺多电影,里面叫自己儿子,叫自己爸爸妈妈,都是直接叫名字的。”

“差不多吧,不过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叫爸爸妈妈的。”何宇白纠正了一下。

“也就是说,除了直系亲属,对于其他人,还是更愿意叫名字,对吧?”张昀确认道。

“对。”何宇白点点头。

“这就是美利坚和华夏的不同之处。华夏,乃至于整个亚洲被华夏文化辐射到的国家,都十分注重称呼问题。”张昀讲解道,,“我们很少会直呼对方的姓名,尤其对于长辈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绝不应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嗯……好像是这样,我从小到大,也不叫长辈名字。”何宇白到底也是华夏人,在这方面,体会颇深。

“再比如你刚刚说的,我们说话时会拐弯抹角,这也是我们华夏文化礼仪之道的一种表现形式。再比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也是我们礼仪之道的体现。”张昀说道。

“那看来华夏人也不是那么懂礼仪之道啊,我看新闻,总能看到有人扶了老人被讹钱。”何宇白调侃道。

听到这话,张昀叹了口气,说道:“因为有一段时间,华夏文化中的礼仪传承被破坏了,小人大行其道。所以现在,我们才在重新建立属于华夏人的礼仪之道,让华夏,重新成为世界敬佩的礼仪之邦。”

“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吧。”何宇白吸了吸鼻子,不以为然,“不过我估计,这几年是没戏了。”

“十年,最多十年,华夏会完成这个目标的。”张昀肯定地道。

说完这话,张昀顿了顿,将话题绕回到了最初的“中庸之道”:

“最后我要说的,是华夏文化的最精髓所在,中庸之道,也就是你说的那个和稀泥之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