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名画真迹(1 / 2)

加入书签

熊千召方面已经获得了镇相关部门的“授权”,就连“底价”也定了下来了。

这种情况下,他跟吴瑕约好了,接下来几天时间,就由梁腾的公司方面,负责草拟协议文本。

弄好了转让协议的合同,熊千召就带回去给镇的头头们审.批。

这个只是走个流程。既然已经定下了出售的“底价”了,按照底价来撰写的转让合同,没有不批准的道理。

之后,熊千召就可以正式代表镇相关部门,跟吴瑕代表的公司,签定协议。

合同中比较关键的细节,不在于转让的价格(反正比“底价”溢价一、两百万就可以了),而在于约定一些“过户手续”的完成时间,“交易款”的支付方式。

这些挺琐碎的东西,熊千召完全没有多余的经验。弄起来艰难无比,还未必能弄出一份各方都满意的东东。

没办法啊,他坐在“开发区”主任的位置,其实一笔投资都没有引进来过。当然没碰触过“合同”这类“高大尚”的东西。

熊千召只能把拟定合同细节的工作,交付给吴瑕。

好在吴瑕这方面的经验丰富无比,完全不觉得是个难题。

熊千召婉谢了梁腾要送他回家的建议。

他现在仍然住在镇安排的“公租房”内。大伙是在镇的酒店吃的饭,熊千召步行回家,用不了多少时间。

至于土地部门的老周,他自己开有车来的。

饭局之时,老周也刻意不喝酒,饭局完了,自己轻轻松松的驾车返回“帝都”。

梁腾和吴瑕仍然由燕千羽驾车,车他俩返回“帝都”的“英伦春天”的住所。

在车,吴瑕跟梁腾闲聊着,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在吴瑕看来,拿下一个小镇的千亩地块,其实用途真心不大。

在可以预见的中短期内,也见不到多大的增值空间。虽然担着个临近“帝都”的名声,但这个所谓的“临近”,其实离“帝都”5环还有90多公里的距离。

远期不知道,在中短期内,“帝都”的房地产发展势头,还远不足以“辐射”到周边百公里的小镇。

小镇土地,依然按照它们自身的价值,在缓慢升值中。

这样的地块,吴瑕其实可以通过她在“帝都”的人脉,物色十块八块的,完全不成问题。

关键是,她囤这么多这种地块,有啥用?

她唯一能想到的开发方式,就是用来建房地产了。

但这种小镇的土地建的商品房,利润空间,远没有想象那么大。不了解,就参考一些普通商品房投资的回报率吧。

这儿还占着“临近帝都”的优势。因而,小镇盖的商品房,也能卖出普通的三线城市的房价(相当于梁腾老家的市区内的房价)。

但也就是这样了。

普通三线小城市的地产投资回报率,撑死了,也不过如此。

如果真的极其可观,梁腾为何不在他老家大力的投资地产,反而要跑到“开放之都”圈地去?

当然,说来说去,投资临近“帝都”的小镇的房地产,绝对归不到折本的买卖。

只不过,吴瑕频繁的见识了梁腾每次投资的“回报率”,总在十倍数十倍以。因而对梁腾产生一种盲目的信心。

但凡看不透他投资的意图,往往结果揭晓时,都是捞到了巨额利润的“神奇投资”。

但这一回,似乎反差有点大啊。

梁腾打算投资“帝都”近郊小镇的房地产,意图明显,一点不难猜。

但无论吴瑕如何认真的反复评估,利润空间实在不算大啊。

吴瑕在心里琢磨着事儿。跟梁腾的交谈,就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就在这时,吴瑕的手机响起了短信的声音。

一般的垃圾信息,吴瑕都设有“屏蔽”的功能。保存在她“联系人”名单中的人,发送给她的信息,不受限制。

这显然是朋友发送给她的信息。

老实说,这种信息联系,挺少的。

毕竟年轻的好友习惯通过“微信”或者发“视频”之类方式,跟她联系。年纪大些的朋友,有事找她,则可以通过直接打电话联系。

像这样发短信给她的朋友,还真是比较罕见的。

吴瑕低头看完了“短信”的内容。

抬头,看到梁腾有点好奇的望着她。

吴瑕于是笑着介绍说:“是我的一个在帝都‘拍卖行’当经理的朋友,给我发的短信。她知道我以前比如喜欢‘悲鸿’、‘大千’、‘抱石’这几位已故画家的作品。明天她们‘拍卖行’就要拍卖一幅‘悲鸿’大师的名作《巴人挑水图》。问我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如果价格合适,就拍卖下来珍藏,顺带可以升值。朋友知道我虽然喜欢‘悲鸿大师’的画作,但至今没收藏有一幅大师的真迹呢。她觉得这次是一次入手的机会。”

梁腾有点奇怪:“悲鸿大师的画作贵着呢。怎么你朋友觉得,现在是入手它的真迹的好时机呢?”

吴瑕又低头看了下手机,确认了朋友发给她的《巴人挑水图》的起拍价。

吴瑕说:“起拍价是80万。虽然最终的成交价,不知抬高到多少?但按照以前的经验,总不可能比‘起拍价’贵10倍8倍吧?我估计最终的成交价格,会锁定在500万左右。这个价格,相对于悲鸿大师的真迹,不算太贵吧?众所周知,这《巴人挑水图》有3米多长呢。画作是真迹的话,越大幅,价格自然也就越贵。”

悲鸿大师的真迹《巴人挑水图》的“起拍价”,才80万而已?

梁腾不由得愣了。

这个消息太令人意外了。

梁腾仍依稀记得,那幅《巴人挑水图》挺特别的,曾经有过3次“拍卖”的历史。

头一回拍卖时,本来大伙都预计,它应该可以拍出一个好价格,最少也是大大的几百万的级别(像刚才吴瑕的预估)。

甚至遇到喜爱“悲鸿大师”画作的收藏家时,拍出过千万的价格,也有可能。

但就在画作头一回拍卖之前,出现了一声意外的风波。

那是一个发行量颇大的著名报刊,居然刊登了文章,指称准备拍卖的《巴人挑水图》,不是悲鸿大师的真迹,是赝品。

报纸刊登的长篇报道,列举了非常有力的证据,那就是真迹《巴人挑水图》已经被国.家的某处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之一。原作还好端端的收着呢,也不曾听闻过“遗失”之类的传闻,怎么可能“拍卖行”又征到一幅“悲鸿大师”的《巴人挑水图》来拍卖呢?明显就是水货的可能性最大。

但事实,《巴人挑水图》的现任拥有者,对于画作的来历,知之甚详,持有名画以来,N次找专家进行过鉴定了。不可能搞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