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高压电线竿(2 / 2)

加入书签

地块没有任何的“证件”也罢了,居然还有一根高压电线竿横过熊千召购买的这块地皮。

按照这高压电线横过的高度(距离地面太低),熊千召顶多就只能盖一层楼。盖到第二层的时候,高压电线直接就阻碍到你盖房子了。

现在哪怕是农村人都担忧“高压线”距离太近,会有“辐射”,何况高压电线竿还客观的造成了你建房“限高”。

或许正因为有高压线横穿的缘故罢,谁会去购买那块地?长久以来,那块地变成无人问津的角落。

但偏偏就有熊千召这种贪便宜的家伙。

他真的对那块地“一见衷情”啊。标准的100平的土地,还是10乘以10的标准地块,方方正正,建的房子采光好,空气流通。

另外,嫌电线竿碍事,那也不是没办法解决的。熊千召就跟土地的出让者陈村长,一早就商量好了,由村里想办法在3年内迁走“高压电线竿”。

为什么要跟陈村长商量呢?

当然是因为那块“三.无产品”地块,就是村长的。

陈村长计划出售地块,一、两年了都找不到买家。家里大儿子那一年考了名牌大学,等钱急用,所以即使他没能耐“移走”碍事的“高压电线竿”,他照样给熊千召许诺,3年内找关系移走“高压电线竿”。

反正过了许诺的时间后,陈村长打算就给“老熊”摆一堆实际困难,诸如“供电公司”他认识的头头调走了之类,总之不是他不帮这个忙,而是形势变化了,村长也无能为力了。

理由还不好找吗?陈村长又是那种厚得下面皮的。对付熊千召此等直肠直肚子之辈,游刃有余。

熊千召哪里知道对方从一开始就打这种主意?自然对那块100平的“三.无产品”地块,非常满意。当然,最满意的一点,不是它方方正正,也不在于“村长许诺移走电线竿”,而是它足够便宜。

便宜到什么程度呢?

这可是在镇的土地啊,虽然不是“一线地皮”,但只需要6万块钱就买到手,折合每平方的地价才600块钱啊。当时镇的商品房,都得3000块每个平方了。那还仅仅是商品房,一般来说,地价应该远高于商品房价格的。

而熊千召买的地皮,价格只有商品房价格的五分之一,这样便宜的地皮,哪儿去找?

熊千召觉得要得过。

熊千召的老婆也被他说服了。于是就花了6万块钱买下了地块。

积蓄用光了,他老婆厚下脸皮,向她那位开家具城的大老板弟弟,借了10万块钱。

就用这10万块,打了地基,再盖了一层楼。然后,就搁置在那儿了。

因为一楼楼顶,距离横穿而过的“高压电线竿”,只有区区不到两米的距离,不能再盖第二层。

当时熊千召仍然很淡定,反正房子也不等着住。就放在那儿。等着几年内,村长找人来把“高压电线竿”移走,他再盖第二层。

盖好之后,再整个进行装修。

结果呢,老狐狸般的陈村长,拖拉了两年多之后,才告诉他:供电公司不同意移走“高压电线竿”。这一片属于镇比较密集的居住区域,你“高压电线竿”往前或往后移,都会阻到其它居民。

另外,迁移电线竿需要一大笔钱的。

费了钱和力,结果电线竿移动后不阻你这一户了,又妨碍其它居民。肯定又会遭别家痛骂。甚至是在施工的时候,别人就直接聚.众阻挠,不让你顺利移动“高压电线竿”了。

总之,没任何利益的事儿,一静不如一动。

供电公司的头头们,哪里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

村长非常遗憾的告诉熊千召:他认识的那位供电公司的负责人,前两年就调走了。之后陈村长一直跑新任的头头的关系。甚至还请“前任”出面说项。结果呢?人走茶凉啊,人家新官愣是不卖面子给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一番话,表明村长已经尽了全力了,但结果不如人意。他也“爱莫能助”了。

熊千召有点不死心,自己亲自去供电公司跑过关系。结果人家就是一味的给他摆实际困难。困难要点,也跟村长总结的那几点,完全一致。

就那样,熊千召举债投了10多万在镇建房子,结果就建成个“烂尾楼”似的工程。

后来,熊千召干脆横下一条心,“高压电线竿”不迁走就不迁走罢。反正他家也盖了一层楼了,直接入住。

有新房住,怎么也比在老家乡下住破旧的泥屋强吧?

这样一想,心里舒服些了。

不过呢,住是可以先住着。但装修就算了吧。

熊千召两公婆都无心再去考虑装修的事儿了。

就那样毛胚房入住。反正熊千召和老婆都是“班族”,晚才回家住住。而两个女儿,当时又读书寄宿,周末才回家的。

这种情况下,有个一层的房子,也够住了。

当然,就算是住毛胚房,同样要花钱把“卫生间”搞好,把水管和电线拉好。装好门窗,以及楼梯的扶手,确保安全,这样才符合两公婆的“入住最低标准”。

幸好,熊千召本身就是各种手工活都学过一点。他干脆就自己来弄了。水管电线是自己拉的,门窗和扶手,是他自己装的。连卫生间的简单贴砖,也是他自己动手贴好。

然而世事变化之快,就连熊千召自己都难以预料。

那“毛胚房”,他和老婆孩子住不够三年,结果,又阴差阳错的在“帝都”按揭买起了大面积的套间。

结果,才承受了一年的巨额房贷压力,熊千召又即将得到了一份月入过万的高薪职业。

这一连串的生活际遇,使得熊千召两公婆在那一晚,濒临“失眠”。

两公婆一直兴高采烈的夜谈到快天亮了,想到明天还得班,才勉强的各自睡去。

只不过脑子兴.奋罢了。真正入睡之后,一觉睡到天大亮。中途没醒过。实在太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