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赠予(1 / 2)

加入书签

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却是残的。

在梁腾和吴瑕几经波折得到那样一个结论后,他俩觉得可能性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了,也就是说,“地下室入口”就设在另外那处2层小楼之内。

结果,现实又狠狠的打了他俩一巴掌。

吴瑕操纵着的“无人侦察机”,已经非常认真细致的,一遍又一遍搜寻了另外一个“地下室”的天面。

吴瑕和梁腾也紧盯着“屏幕”,逐寸的观察,最后居然像是重复了之前探查第一处“地下室”的经历,找遍了整个“天面”,压根就找不到所谓“入口”在哪里?

梁腾和吴瑕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里,看到一种“迷惑不解”的眼神。

这样都找不到“入口”?这也太扯了吧?

不死心的两位主人公,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小小的“屏幕”,反复把另外那个“地下室”的“天面”搜寻了N遍,结果令人失望:没有“入口”就没有“入口”。

整个“地下室”的天面面积能有多大?几百个平米而已。

“入口”要能让人出入,肯定小不到哪里去。在有限的“地下室”天面寻找一个“不算太小的入口”,找不到,梁腾和吴瑕脑海里不约而同冒出了最后一个可能——“入口”根本不存在。

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建造两个“地下室”,结论是完全不设“入口”。吴瑕和梁腾无论觉得这样的结论有多“荒诞”,但这结论,就是他们现阶段能找到的唯一答案。

难道,那个“过强”在把自己拥有的贵重物品转移到“地下室”之后,就把原有的“入口”彻底给封掉了?

梁腾和吴瑕凭常识都能断定:在建造这“四合院”地下室之初,肯定是有“入口”进去的。否则,“地下室”内部的装修不可能完成。“无人机”侦测到的地下所藏的东西,也不可能搬运进去。

被“过强”封掉的“入口”,又在哪个位置呢?

梁腾和吴瑕知道肯定不会设在“地下室”的“天面”。

假如曾经的“入口”设在“天面”,就算封掉了,也只能清理“入口”面的痕迹。至于“入口”下边的痕迹,都进不去“地下室”,怎么可能清理?!

而“地下室”的“天面”,清一色刮了白,毫无修补的迹象。无论怎么看,“入口”就算是过去式的,也不可能曾经开设在那个位置。

另外,梁腾和吴瑕逐渐还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假如“地下室”珍藏那些东西,真的被“尘封”了数十载,它们如何保证不坏掉?!

密室内存放东西,要想长久保证不.朽,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密室内形成真正的“真空”状态;二是密室内一直保持畅通的空气,避免处在一种潮湿状态。

“后海四合院”下边的两处“地下室”,肯定达不到“真空”状态。

据“无人机”进去后侦察到的地下情景,“过强”的所有珍藏之物,件件都保存完好。这种结果,肯定有一个先决条件:这几十年间,地下室一直空气畅通,保持着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这样想来,不仅有一个曾经被封了起来的“入口”,甚至,理论还应该一直存在着某个流通空气的“通风口”。

只不过,现在梁腾和吴瑕没找到它们而已。

梁腾和吴瑕相当无语。都不知道那个“过强”的头脑里面的“回路”构造是咋样的?居然在一个“地下室”入口,耗费那么大心力,就为了做到不使人发现“入口”的存在。

有这必要吗?难道“地下室”的藏品,能值个三、五亿吗?撑死能有一个亿也到顶了。估计。毕竟那“过强”在近代史寂寂无闻。肯定算不一位著名的大富翁。普通人累积财富能多到啥地步?估计“过强”一辈子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就是这座“后海四合院”。

梁腾感兴趣的是“过强”在“地下室”设计花费的心机。

梁腾甚至暗暗怀疑,那个“过强”该不会也是一位“重生人士”吧?!居然在几十年前就有那么高超的设计天赋了吗?竟然把“地下室入口”设计得如此隐蔽,就连他这位真正的“重生人士”都找不到!

如此超前的设计水准,梁腾不服都不行!

梁腾正在脑里胡思乱想之际,忽闻吴瑕发出“噫”的低低一声。

吴瑕的惊呼,把梁腾注意力唤了回来。

从“无人机”安装的摄像头传输到“小屏幕”的图像,可以看到镜头“定格”在了一个玻璃镜框之前。

那个玻璃镜框并非摆放在“木柜”内,而是用水泥钉挂在了一处墙体。

“屏幕”中的图像,长时间“定格”在这样一个墙挂的“玻璃镜框”,证明“无人机”一直稳定地悬空,飞在“玻璃镜框”前面。

而“无人机”此刻又由吴瑕来操纵。很显然,应该是她在那“玻璃镜框”中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因此要反复仔细的查看。

吴瑕拜托那位改装“无人机”的朋友,给机体安装的摄像头,确实属于高档玩意儿。

梁腾不太懂高科技方面的东西。他之所以觉得吴瑕那朋友给“无人机”安装的摄像头,非常高档,那是用他的眼光来看。

梁腾的标准也简单,就是发现“无人机”的“摄像头”,清晰度比他预料的还要高,这就是“高档货”的证明。

机载“摄像头”的清晰度,究竟高到啥程度呢?

“摄像头”对准了墙挂的一个“玻璃镜框”,吴瑕和梁腾居然可以一清二楚的看到,“镜框”内不是装着一幅名画,或者书法作品,反而是几张按照顺序铺好的“土地赠予契约”。

那“地契”由于用的加.粗的4号字打印,字体明显,而“无人机”安装的摄像头“分辨率”,也确实很惊人……结果就是,梁腾和吴瑕通过小小的“屏幕”,可以勉强的逐字辨认出那“土地赠予地契”的内容。

吴瑕觉得,一份“地契”被“过强”郑重其事的用“玻璃框”装好,还挂在墙,她下意识就对“地契”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几经调整,终于把“无人机”调到了一个距离“地契”最理想的观察距离,然后,就利用“摄像头”本身自带的扩大功能,将“地契”的文字逐行放大,瞪大眼睛,逐行逐句看完。

看完之后,吴瑕和梁腾都深感意外。

那“土地赠予契约”的内容,倒也简单。就是“30亩土地的拥有者吕一凡”,因为无儿无女,自愿将他名下的这30亩土地赠送给“某某”,以感谢其照顾年纪老迈的自己。而“某某”也承诺将一辈子替“吕一凡”养老送终。口说无凭,为免日后反悔,特立下这一纸白纸黑字的契约。不得违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