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1 / 2)
说来“钟家大儿”的婚姻之路,也着实坎坷。
他在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之时,其实就谈了一位女朋友。
“钟家大儿”那女友属于比较外向的类型。这一对挺聊得来的。并且女方当时对“钟家”的家庭条件还算满意的。
其中最满意的一点,就是男方的父母都是拥有固定职业和高薪收入的人群,从这点可以预见结婚后的“负担”会大为减轻。
而要说最不满意的一点,则是男方家里的“住房条件”太差。
如果说“钟家大儿”是独生子的话,他父母在报社内有一套4房2厅,那也足够了。毕竟父母百年以后,房子肯定就是“钟家大儿”的。毕竟只得他一个儿子嘛。不留给他留给谁呢?又不是对待父母恶劣之极的不孝子。
偏偏“钟家大儿”还有一个弟弟。
父母在这“二线城市”报社大院内的房子,肯定最后是由钟家兄弟俩来平分的。一个兄弟只分得60平方不算,还不是“单门.独.户”的。感觉两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相当不方便。
当时就因为“钟家大儿”家里的住房条件一直“未改善”,导致女友一直在犹豫,没最后下定决心嫁给他。
要知道,那位女友条件也是不差。长相中水平,但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大方,给人的感觉非常好。
再加她是“钟家大儿”的大学同学,当然也是拿了“硕士”学位出来的。
她不像“钟家大儿”那样,混了个学高历了,却放着,自己去做生意。她拥有了高学历后,就考入了当地的信用社去了。“二线城市”的信用社,福利跟几大行也差不多。因此,女友领着一份稳定的高薪。
这种情况下,追求她的男士也不在少数。
女友因为自幼家境贫穷的缘故,倒也挺世故现实的。在大学时就挑了“钟家大儿”这位男友,不看他的学历和其它,就是觉得凭“钟家大儿”的家庭背景,毕业以后肯定可以混得非常出色。算是一支超级“潜力股”吧。
谁知“钟家大儿”毕业后就选择了自主创业。
这倒也罢。如果他的创业,也就是开办那家“合资广告公司”可以成功运营下去,每年赚取高额回报,估计也可以更快速的解决掉在“二线城市”的住房问题。
银行女友觉得自己要求并不高,在房价节节涨的这“二线城市”,可以拥有100平方左右的“三房一厅”,她也满足了。这算是她嫁给“钟家大儿”的最后一个条件吧。
看“钟家大儿”开办“广告公司”的那一年多时间,出入都开得起“进口”的高档小汽车了,似乎,购置房产对他而言,已经近在只咫。
但感觉就像几乎只一夜之间,风云突变。“钟家大儿”名下的进口小车摔成了“废铁一堆”,广告公司也迅速的“散伙”,随之破产。“钟家大儿”还躺在三甲医院的“手术室”里抢救……最终是救回了一条性命了。但后续的治疗费用,在“银行女友”看来,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远远不是她所能承担得起的。
总之,在那段艰难的时期,本来就挺现实的“银行女友”,意志力能坚定到哪里去?或者换句话说,她对“钟家大儿”的所谓“感情”,远没有深到可以“生死相随”的程度啊。
于是就和平的分手了。
带着些许的内疚,更多的带着一种“解脱”,“银行女友”在追求她的男士队伍中,挑选了一位同在“信用社”工作的男同事,当“接盘侠”。
这位男同事没有像“钟任”那么给力的老爸,算是背景一般般。但他进“信用社”比较早,算是信用社的老员工了。在“信用社”仍在福利分房的那个年代,男同事就积极的申请下来了一套85平方左右的大二室福利房。
“银行女友”最后选择了跟男同事结婚,归纳起来原因有四:一是对方算是她的追求者中,最舍得给她花钱的。看起来当然就是最为热情者。
二是对方没“钟家大儿”那么倒霉。也就是说,没遭遇意外车祸,不必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
三是对方有住房。在“二线城市”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住房,这本身就是一笔优质的固定资产。而“银行女友”对于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安稳的小家,那是期盼太多年了。
四是既然对方同在“银行系列”工作,那收入情况,“银行女友”也算是知根知底的。那样的收入状况确实挺不错的。最关键的,胜在一个“稳定”。
总之,正是觉得嫁给男同事,有着种种的好处,“重伤之后的钟家大儿”,轻而易举就被对方的条件给比了下来了。“银行女友”跟“钟家大儿”谈了N年的恋.爱,最终却“闪电”般迅速下嫁给男同事,其实也不足为怪。
就是那样的一桩婚姻,对“钟家大儿”有种“雪加霜”的味道。
但人生就是如此。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眼睁睁看着谈了N年的对象,最后选择了别的男人,“钟家大儿”也顾不得了。当时他已经被伤痛及债务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户籍”都被他转移到了乡下老家的亲戚家。
为的就是不让追债人拿着法.院的判决书,一而再、再而三的跑到报社里去讨债。影响他的父母。
如果仍在同一个“户口本”,那算是一家人吧。分户以后,追债人也不好意思因为“儿子的债务”,就要求“老爸来帮还”的道理啊。
从某种角度来看,“钟家大儿”其实也是个孝子。哪怕多年来“时运不济”,他仍然愿意替父母着想。
甚至,他也称得一位“好男友”的。哪怕女友在他身陷人生困境里,毅然离他而去,他也能理解。没有太多的“恶言”相向。
像“钟家大儿”这种情况,钟任不放弃他,他自己也不自弃,努力要从人生的“谷底”爬出来。
过了几年时间,在“钟家大儿”的人生正式步入了“不惑”之年时,他的生活逐渐改善了。起码不再在“谷底”徘徊了。
这才有了父母再一次积极的敦促他解决人生的“婚姻大事”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