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2)(1 / 2)

加入书签

ps: 关于君剑的长幼问题,对1o9o章作了细微修改,基本不妨碍阅读,目前情节以1o95章为准.(抱歉,之前把年份算错了~)

“林阡是狗鼻子,林阡的麾下都是顺风耳。”吟儿上高处,看大军经行一路尘土飞扬,想起海逐浪适才精准无误的判断、一马当先的气魄,笑,这个人,总给她垂拱而治的安全感。

寥廓疆场,骤起一片厮杀,替换了静态风物,燃沸了整片人间——

士兵与士兵的短兵相接声,是海逐浪与黄掴战刀交响的扩张,单凭一双耳,哪里塞得下,分不清哪个是刀鸣哪个是剑啸哪个是血在冲荡,也不知耳膜是被响声震彻被尖锐刺穿还是被眼连累硬生生拉伤;

而同样由主将交锋散开来的掀簸飓风,传递给吟儿战局中每一攻每一防的力量,那不仅仅是掩月刀在上下翻飞左右击挡,那更是盟军整个团队的积少成多积土成山;

马蹄惊翻的黄沙,遮得了天月,却遮不完刀光剑影,遮不息鼓角争鸣,遮不灭斗志战火!

一时夜如白昼,竟似到了盛夏。或许战争的本身,就是一种颠倒黑白、混淆时令的逆天存在……

倏忽之间一回眸,却看南面群山亦烽烟燃……

何以那边形势竟更紧迫?!那边风沙虽不及龙泉峰,天地却宛然化为熔炉,放目远眺,无数火龙不同长短、无论高低,尽数往天甩舞,竟还有摆脱而去直上云霄。山中雾气似被燃到极热不断蒸着,整个天幕的黑色都被榨干随即被血红填满……

风沙少,战斗不激烈,有可能是假象,却更有可能是因为,实力悬殊!

吟儿的激动和喜悦都被冲散。来不及为海逐浪即将打退黄掴兴奋,慌忙从高处下来差点踉跄——

不止龙泉峰西南据点,箭杆峪方向也有敌军进犯!且不止一处大寨警报!

吟儿因宋军先前曾潜入冯张庄放火来扰岳离,故不会单凭烽火示警就贸然判断。但,怎可能不去判断:“去看、箭杆峪生了什么!”

无论是诈是实,箭杆峪和龙泉峰随时都是掎角之势,吟儿手里握着一支关键的救兵,在等情报的过程里她一直吩咐他们“随时候命”。当此刻海逐浪还在西与黄掴战。南面战局只能依赖吟儿决策:此刻她到底是守龙泉峰,还是兵救箭杆峪?

那就要看到底是黄掴声东击西拖住他们,还是南部的警报扰乱视线骗取他们分兵……孰实,孰虚……

“凌大杰、岳离合攻箭杆峪!”不刻战报已至,一直以来海上升明月都传递极快,无甚贻误,山东一带,多亏昔日落远空与红袄寨合作。

听得军情吟儿心咯噔一声,为何金军的策略是反着大势?!不突破龙泉峰把梁宿星送回调军岭去打国安用,不突破凤箫吟北上去合攻林阡。他们,何以先合力打一个得到也用处不大的箭杆峪?而且,是凌大杰岳离强强联手!?

还有时间犹豫吗!吟儿即刻上马,“杜华秀颖留守、候海将军凯旋;时青等人,随我一同救局!”

行军路上,更知合攻箭杆峪的阵容中,还有流窜于龙泉峰箭杆峪东面的“梁宿星”。她听见这个名字,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金军原是故意针对箭杆峪的红袄寨小将们,是存心要铲平那里让他们全死!

为什么要他们死?金军这次没有注重“地”,也未着眼于“势”。而是对着盟军的死穴来了——你们的士气,你们的牢不可破,你们是最强的团队……

战术陡变,只因为。此策无关岳离、无关完颜永琏,而是那凌大杰所献!宋军谁想到金方还会以他的攻击手法为先,宋军谁想到他运气一次比一次差却越挫越勇卧薪尝胆、累积经验到这一刻一击即中。

吟儿心中隐约明白:这场战是金军占了先机,我军难免猝不及防,现下除了箭杆峪的主要几个大寨岌岌可危之外,金军极大可能会在多面进犯箭杆峪的同时。也安排一部分兵马先埋伏在从龙泉峰到箭杆峪的必经之道上,以伏击任何一支赶到相救的援军——

这一点,也是看中了龙泉峰必定会出救兵。

只不过,吟儿不知道伏兵是谁所领,本也对此并无所谓——硬仗来了,扛就是!

这一伏击宋方援军的任务,金方是由岳离决定、交托给了完颜君剑。

此刻,箭杆峪北部,在岳离于西、凌大杰于南、梁宿星于东合力打击红袄寨的同时,完颜君剑已顺利克下了宋军几处营寨,埋伏下近千兵马守株待兔。

耳边,依稀还留存着天尊岳离的谆谆教导……

其实在岳离号施令之前,君剑以为他不会再承担这么关键的任务,毕竟上一战之所以败是因为他对龙泉峰失守。

他问岳离,何以还令自己挂帅,难道是看在父亲的面上。

岳离不置可否,却问他,在冯张庄和龙泉峰两次输给林阡之后,你得到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还请天尊明示。”

“林阡他制胜之道,在于‘只操纵敌人,不操纵自己人’。每一战,他都是预先选好了麾下,选好便全权相托,行动亦全靠那些人自己。”岳离道。

远的冯张庄之役不说,近的这场龙泉峰暗度陈仓,就是操纵了所有金将的弱点,而林阡预先选好的彭义斌石珪和海逐浪,都是那些人自己负全责,一旦行动开始就全靠他们应变,林阡从来都不会对他们多施一令。

所以,林阡在冯张庄之役杜绝了远程操控的迟缓,而那一战中的君剑和岳离,正是败在后院起火时、两边一问责一回应、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差;至于龙泉峰这场暗度陈仓,虽说宋军并非胜在时间差,却胜在了战斗默契,没辜负林阡的全权相托,也从侧面证明林阡这种制胜的形式屡试不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