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十一月的二五仔(1 / 2)

加入书签

岁末时节,电影市场照例渐渐地热闹起来,贺岁档的春风已经悄然而至,片方也好,院线也好,都准备趁着这股春风,大干一场。

每逢这个时候,各类影片便会密集上映,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无他,这是一年之中的市场旺季,无论是对片商还是对影院而言,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即便不指望能够赚一个盆满钵满,也希图“多收个三五斗”。也因为如此,此时市场竞争之激烈程度,也往往为一年之最。

“贺岁档”从来不缺少故事,10年的三片死战,11年的金龙大战《泰囧》在后,而今年也不例外。

市场尚未掀开盖头,众多影片尚未上映,但行内的片商与院线之间,名曰“分账之争”的“大片”已经提前公映,让人们率先一饱眼福,算是“贺岁档”的一个暖场。

这一大片的情节梗概是这样的:11月15日,由中影、青年、华谊、博纳、星美、光线六大发行公司联合盖章落款的一则《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通知》送达至各大院线。

《通知》说,一方面近年来国产影片的制作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大量新的制片技术的应用和人工费用的成倍提高,影片的制作成本也在成倍上涨。

因此,“为了逐步理顺制片、发行、放映环节的经济关系”,五家公司经协商达成共识,自2012年贺岁档上映的《1942》、《王的盛宴》、《大上海》、《一代宗师》、《十二生肖》、《血滴子》、《夏洛特烦恼》等电影开始,六家公司发行国产影片所签署的《国产影片票房分账发行放映合同》中,发行方与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将不低于45︰55。并明确表示,“此次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调整,建议从影院的分成中解决。”

院线也怒了,先是指责片方“不懂规矩、不懂历史、不合情理、不掌握时机、不懂政治、不懂方法、不讲情义、见利忘义”,然后11月19日晚,以旺达为首的院线正式对外表示,各院线及影院自行投资进行影厅数字化改造的同时,还承受着房租、人工、经营等成本持续提升,以及节省发行方洗印拷贝费用等问题,但影院从未因这些问题向发行方提出过任何要求。

“这都是顾全大局的表现”。并强调指出,在目前影院和院线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突然进行分账比例的上调,将对电影终端行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如果发行方坚持,将有可能造成影院大规模拒绝放映的严重后果”。

一边说,不加钱就不给片!

一边说,要加钱就不给你放!

摆明车马,就是要干一场。

在任何一个行业,生产商与渠道商大抵都是一对欢喜冤家,吵吵闹闹实属平常。但一般而言,占据上风的往往是渠道商。

君不见,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零供”冲突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因为渠道商“欺人太甚”,逼得生产商跳脚,愤而“揭竿而起”,将行业内部的“家丑”外扬于大庭广众。

实际上,在电影行业,迄今为止也是院线比片方更为强势一些。这一点,从现有的分账比例可看分明。按照当下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除了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外,剩余票房所得中,57%左右归院线和影院,43%归制片方。

然而,这一多年铁打不动的分配格局,在这一两年,频频遭遇片商的“挑衅”。新画面去年首开其端,一人单挑八大院线,将分账比例提高了2个百分点,

今年五大片商步其后尘,向十三大院线发起挑战,要求将分账比例提升至45︰55。

没有疑问,在未来,这样的“逼宫”好戏还将持续上演。因此,现有分配格局的瓦解,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新闻一出,便激发千层浪。有网友戏称,发行方和院线成了“复仇者”和“守护者”同盟。而这两个营垒的对决,影迷最关怀的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管你们怎么闹,票价别涨就好”。但院线方面表示分账风波不会波及到观众,这不是观众该蒙受的压力。

······

20日,京城,寒风瑟瑟。

29日,《1942》、《王的盛宴》上映,这是贺岁档的排头兵。

而谈判能否成功,关键就看这两部电影的制作方,花艺和星美能不能撑住。

天色将夜,路灯昏黄。

一家私房菜馆门口,豪车停下,万鑫和陈倩蓉两人下车,走进了大门。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两人来到了三楼包厢中,东道已经等了许久,正是韩三坪。

同桌人也很大牌,王忠磊,覃洪,王常田,本来还请了于胖子,结果那货跑到弯弯躲着去了。

“陈总!”几人纷纷招呼。

陈倩蓉点点头坐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