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96 跨越时空的震撼(2 / 2)

加入书签

而且还一副慌慌张张的样子……

不知为何,李钰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呦,大掌柜的您怎么来了?快来坐,坐……去还不快上茶!”李堰假模假样的吩咐道。

这布行的大掌柜的虽然名义上是李堰的下属,但实际上他却是为整个李家服务的,在李家内部的权力都中属于中立派,并不会参与到其中去。

也正是因为大掌柜的资格老、一碗水也端得平,所以李家各房非但没有排挤他,反而争相拉拢这位“三朝元老”。

“东家,别喝茶了……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老掌柜的慌忙说道。

“何事不好?大掌柜莫慌,喝口水慢慢说……”李堰摆出一副镇定的样子沉声问道。

老掌柜的顾不得喝水,而是将一小条棉布递了过去:“……东家你快看!这……”

“这是?”

李堰接过棉布条,一入手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定了定神仔细再看的时候就发现了端倪——这布条既柔软又光滑,完全没有普通棉布的那种粗粝的手感。

“这是棉布!?”

别看李堰贵为一家之主,但在接过权利之前可也是吃过苦的。这棉布从纺纱开始到织成,他可是都全程参与过的,自然知道这棉纱的好坏与否如何判断。

眼前这么小小一条的棉布已经有些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棉布什么时候能做到如此柔软而又光滑了?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棉纱支数的问题。

所谓的棉纱支数有特定的计算公式,不过简单来说的话可以大致看做将一克棉花拉成30米长的棉纱,再用这种棉纱纺成布料,那么成品的布料的支数就是30支。同样将一克棉花拉成40米,用它纺成的布料就是40支的布料。

一克的棉花是什么概念?

由于棉桃大小的不同,再加上去壳、去籽、梳理、纺织等等一系列的损耗之后,一朵中等大小的棉桃大概能剩下2克不到的无杂质长纤维。

就算以一朵棉桃的纤维含量来算,能将它纺成40米以上的棉纱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若是按照后世40支的标准来算的话,这一朵棉桃就要被纺出80米长的线!!

所以说越贵的布料未必越好,但支数越大的布料就一定质量越好!

在后世,40支以上的布料已经非常普遍了,而超高支数的200、240甚至300支的高档面料也都能量产化了……这支数越高,布料就越昂贵,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一般使用的还是40支到60支的布料居多。

而在在手工业时期,由于棉花本身去籽、去杂质的流程就不是那么的规范,再加上纯靠手感来将棉花纺成棉纱,所以在这个时代根本没办法利用后世的标准来判断棉纱的质量……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纯手工制品做不到完全一样的粗细,所以棉纱的支数也就失去了度量的作用。

不过硬要说的话,这个年代大商家用最好的工人,差不多能纺出10到15支的棉布……而这种棉布已经非常非常昂贵了。

如果是农家自纺的粗土布,绝大多数甚至连5支都不到……而且这个数据还是波动的!

这样用粗细不均、偶尔线断了还会打结的棉纱纺布,最后生产处的布料质量可想而知。这种粗土布穿在身上说是砂纸那绝对过分了,但说是搓澡巾的话也未必就冤枉了它!

而肖恒他们可是按照正规的工业流程走的,首先用梳棉机梳掉杂质和较短的纤维,然后再进纺纱机进行均匀的纺纱。这样制造出来的棉纱又长又均匀,用来织布的话是标准的24支。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肖恒他们这边的纺纱机还不够先进,还有微调的空间……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此时农户种植的棉花品种纤维太短导致的。若是换成后世常见的细绒棉,在工艺流程不变的情况下出品的布料支数直接会变成40支左右!!

而尽管现在肖恒的机械只能达到24支的水平,但可别小看这“只有”24支的布料!对于现代人来当然只能是粗布,可对于古人来说如此柔软光滑的棉布是他们完全没有见过的高科技产物!

而当这种东西突然出现在搞了一辈子纺织的李家家住李堰面前时,由于懂行的关系所受到的震撼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只看这么一小块布料就能知道,一旦这种布料面世那么它就会直接登顶,成为目前最高端的棉布产品!

有了这种面料甚至都不用印染,就算用棉花的本色都能成为最高档的那种布料!更别提李堰手上这根布条还是非常高雅华贵的深紫色!

即便是从业多年的李堰也从未见过如此耀眼华丽的颜色!

后世的化工工业已经非常完善了,基本上调色盘上有的颜色工厂都能调兑出来,而且经过固色处理之后无论多么鲜艳的颜色都很难褪色。

然而在这个年代却不是如此,由于基础工业不发达的关系,后世一些司空见惯的颜色在这个时代却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即便是几百年后,西方的油画家们为了某个漂亮的颜色甚至可以不惜使用含有剧毒的颜料!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有人说现代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古典的美感了,但其实美感这种东西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一种颜色、一件被精心设计的服装、一辆车的弧线甚至乃至人们手中的手机、开机画面中的图片、甚至看着手机之人脸上的眼镜等等等等……

美其实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很难发现它了。

然而不能发现就意味着它不存在吗?

这当然不可能。

尽管肖恒此时拿出来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深紫色染料,然而它的发明却是不知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心血、历尽了多少艰难险阻这才将它带到人间的!可以说调色盘上的每一种颜色背后都站着无数为之努力过、奋斗过的先辈。

而当他们的心血跨过了无数时空在肖恒的手上再现了的时候,从未见过这种颜色的、从未见过如此高支的面料……一辈子都在纺织行业打混的李堰深深的被这一小块布料所震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