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定不辜负老师……和陛下(1 / 2)

加入书签

在定好前三甲后,朱元璋又亲赐鲁修三人冠带朝服,以及宝钞百贯,随后又和赵瑁宋讷等人一起定下后面的进士、同进士名次,才结束了这次殿试。</p>

众学子出了皇宫,宫门外早已准备好了伞盖、仪仗,这是给状元准备的。</p>

朱元璋这次特意钦点了得罪群臣最狠的郑志华为状元,这让群臣更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纷纷把这个新科状元连带着他的老师奸佞李伟一起记恨上了。</p>

除了中状元的郑志华,叶青云和鲁修这两个榜眼和探花也都有随从相送,一路上敲敲打打,给送回了各自的家。</p>

京师西城,一处接近郊外的地方,郑志华在仪仗随从的护送下来到了家门外。</p>

他的家是一处土墙围起来的破败小院,家里自从没了父亲这个支柱,日子过得一直非常艰辛,若不是李伟的接济,别说上学了,他和母亲还有个妹妹,都得忍饥挨饿。</p>

此时听到动静,他的母亲和妹妹都已经等候在了家门前。</p>

他的母亲是位三十来岁的妇人,这个年代女子结婚早,郑志华都十六七了,他母亲才刚三十初头。然而此时这个三十初头的妇人,却完全没有后世那种风韵犹存的样子,蜡黄的脸上已经有了不少皱纹,再加上破旧的麻衣,说她四五十都有人信。</p>

至于他的妹妹则是个十二三的小姑娘,脸上也是面带菜色,显然过得并不好。</p>

郑志华将仪仗随从抛在身后,快走两步到母亲身前噗通一声跪下:“娘亲,我中状元了!”</p>

“我儿……中状元了!?”</p>

他的母亲呆愣愣的望着他,一时难以置信。</p>

“是啊娘亲,你看这仪仗,还有我身上的朝服,都是陛下钦赐的!”</p>

“我儿中状元了,中状元了……”</p>

他的母亲看着他身上华丽的袍服,喜极而泣,嘴里不停的呢喃着,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一边擦拭眼角的泪水,一边上前将他扶起。</p>

“快起来,别跪着了!”</p>

郑志华边顺势站起,边道:“娘亲,这是大喜事,你怎么还哭了?”</p>

“娘亲就是高兴的,高兴的!”</p>

他母亲使劲擦掉泪水,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p>

他的妹妹有些怯生生的躲在母亲身后,看着送他回来的那些依仗随从。</p>

郑志华安慰了几句后,便走回去向那带队的礼部官员道谢:“多谢这位大人,我已经到家了,大家请回吧。”</p>

这个官员本来就对他这位状元颇为不满,此时见他一点眼力见都没有,连点喜钱都不给,脸色顿时更加难看。</p>

不过在瞥了一眼他家的这破院后,这官员也知道挤不出什么油水,只能拉着脸拱了下手,便转身带着仪仗队离去。</p>

郑志华一家目送这群人离开,周围的看热闹的邻里又凑上来道喜,甚至有些富裕的已经带着礼物上门。</p>

一阵热闹过后,郑志华和母亲、妹妹回到家中把门关上,他的母亲面带笑容的打量着他这身状元服,过了片刻,突然出声说道:</p>

“小华,你能有今天多亏了恩公,你可不能忘了啊!”</p>

郑志华笑道:“娘亲放心,儿记着呢,一辈子都不会忘!”</p>

他的母亲听到这话,才放心的点了点头……</p>

与郑志华家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叶青云家里,叶青云家里人多一些,不但有母亲在,还有叔伯,原本这些对他们爱搭不理的亲戚们此时都变得热情无比,邻里街坊也是一样。</p>

也就是他们离京较近,这些亲戚邻居都没准备好,那些稍远的,登科之后回到家中早已有富商拜见,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包括打点随从的喜钱。</p>

相对于两人,鲁修的情况要好一些,毕竟他父亲本就是军器局的大使,虽然只是不入流的小官,但因为李伟的关系,身份地位也不低。</p>

得知鲁修高中,鲁提也非常高兴,心中更是庆幸当初果断的把这个读私塾的儿子送去了李伟的门下,若不然,凭他自己读书科考,这辈子连个举人也不一定能考得上。</p>

包括三人在内的几个学生,在回家后都被家人叮嘱一番,要他们牢记李伟的恩德。众位学生也都记在心里,在安顿好家里后,便一起去拜谢李伟。</p>

明黄书院的小破院里,李伟坐在上首,方孝孺陪坐一旁,众学生齐齐下拜。</p>

“承蒙老师的悉心教导,学生们不负所望,今日登科特来谢过两位恩师!”</p>

小小的院落里,不仅有郑志华鲁修三人,还有其他中了进士的学生。</p>

李伟看了看他们,满意的点了点头:“你们能高中,老师也很高兴,不过要记得戒骄戒躁,今后入朝为官更得守身持正,切不辜负老师的期望!”</p>

一旁的方孝孺微微皱眉,提醒道:“是不要辜负陛下的期望!这些学生能科举高中最重要的还是陛下准许开了恩科!”</p>

“啊对对对。”李伟敷衍了一句,继而望向鲁修等人。</p>

“老师放心,我等定不会辜负老师……和陛下所望的!”</p>

鲁修等人齐声回道。</p>

听到他们把李伟放在前面,方孝孺很是不满。</p>

但李伟根本不给他插话的机会,直接道:“那就好,那今后你们就用老师教给你们的本事专心理政吧,若遇到困难,也可来询问老师。”</p>

“谢谢老师!”</p>

众人恭声道谢,随后李伟又将一些为官用事的经验向他们叮嘱一二,才让他们离开。</p>

次日,皇榜张贴,除了已经定好的鲁修三人,其他的进士一百余人,同进士更是近三百之数。</p>

朝廷科举停了十几年,再加上朱元璋的刀太快,朝廷一直非常缺人,这下总算得到了缓解。</p>

在这三百进士中,明黄书院占了数十人,虽然总人数与国子监相关不大,但是成功登第的比倒却高得可怕,几乎是全部通过,尤其是鲁修他们三人霸占了三鼎甲,更是令人震惊不已!</p>

“这明黄书院到底是个什么来头?”</p>

围观的士子中有人一边惊叹,一边向旁边的人问道。</p>

“听说这书院是当朝新晋的邗国公创办的,其中还有宋太史公的得意门生方孝孺任教。”</p>

对方淡淡的道。</p>

“这么利害吗?”这个士子惊讶不已。</p>

“哼,是啊,但你可千万别去这明黄书院,这邗国公其实就是个奸佞!”对方冷哼一声道。</p>try{ggauto();} catch(ex){}

“怎么说?”</p>

“他创办的什么明黄理学跟咱们学的经义格格不入不说,并且还主张士绅一体纳粮……”</p>

“什么?岂有此理!我等寒窗苦读十数载,岂能与庶民同等对待?”这个士子霎时大怒。</p>

“是啊,所以说他是个奸佞嘛!”</p>

“哼,奸佞!”</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