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东方神仙(1 / 2)

加入书签

太阳即将落下。

日光泛着红,在地面投下一整片的光幕。

潘克赫斯特被“赶走”了。

但是,那些包围《镜报》报馆的女性反而回来了,讨论那首诗的内容,氛围友好和谐,有点儿像社团或俱乐部。

“呼~~~”

陆时长出一口气,心道总算是结束了。

他回到办公室。

斯科特快步迎上前,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厉害!”

拥抱过后,他还捶了忘形地捶了陆时的肩一下,低声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刚才那些个招数,又是炸鱼薯条、又是提供饮用水,实在是太阴险啦~”

陆时神秘地眨了眨眼,

“主要还是因为潘克赫斯特的大本营在曼彻斯特。”

斯科特会意地点头,

这种集会,对组织度的要求很高,

临时拉来的人,难免心不齐,自然容易被略施小计就撕开缺口。

斯科特心中佩服,却又露出郁闷的表情,看了眼怀表,说:“今天《镜报》的销量怕是不好看。你啊,要大亏特亏咯~”

陆时哈哈大笑,

“我怎么听着你有点儿幸灾乐祸?”

这无疑是一句调侃。

斯科特也跟着大笑起来。

陆时低头思考片刻,问对方:“《简·爱》原著和漫画不同的事,终究还是要解决。伱说,咱们有没有必要弄个对玛格丽塔小姐和蒙德里安先生的访谈?”

斯科特不解,

“何谓‘访谈’?”

陆时便循着现代的定义,解释了一通。

斯科特眉头皱起,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将采访稿不加以修改直接登报。可这么做的优势是什么呢?诚然,直接放采访稿可以增加真实性,但那也得读者相信啊!”

现代的访谈类节目兴起于电台和电视,

因为有画面和声音,可以传递环境中的情景语言,再通过对受访者一问一答式的即兴采访,使听众或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

而文字就不具备这种特点,

读者在阅读时,肯定会下意识地觉得,那些对话经过了编辑润色、加工。

陆时沉吟,

“还是应该试一试。直接投放原始的采访稿,真实性更高。”

斯科特想想,觉得没必要反驳,

反正这种稿子对《镜报》销量的影响不会很大,失败了无所谓,成功了更好。

而且,陆时是boss,下面人得听他的。

斯科特说:“那你快些安排记者吧,距离给印刷厂送版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我也得回一趟《曼彻斯特卫报》的办事处,今天《镜报》被女权主义者围堵的事,明天肯定见报。”

陆时点点头,

“那就麻烦你了。”

说完便目送斯科特离开。

这之后,陆时给手下的记者和编辑布置了任务,拿到一系列准备好的采访问题,回办公室。

玛格丽塔正在等着。

公主殿下将今天《镜报》的两性版平铺在桌面上,抄写那首《嫁人》。

听到开门声,她立即回过头,

“陆教授。”

陆时对她点了点头,

“一个小时后,你和蒙德里安先生有个采访。”

玛格丽塔“嗯”了一声,

不知为什么,她的情绪看上去不太高。

陆时不免担心,

“怎么了?”

玛格丽塔叹了口气,嘴巴开合却没有发出一丝丝声音,像是没有想好该怎么开口。

过了大概半分钟,她才说:“我没想到她们会这样。”

陆时:“……”

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对方。

公主殿下终究是温室里的花朵,没见过某些斗争的残酷,还以为是请客吃饭,

而且,她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惹麻烦。

她问道:“我错了吗?”

这个问题更没法回答了。

陆时一阵无语。

玛格丽塔看他不说话,忽然“噗嗤”一声笑出来,眨眨眼,用有些俏皮的语气问道:“陆教授,你一定觉得我有一点儿幼稚吧?没关系,你实话回答就好。”

陆时摇头,

“那必不可能。怎么能是‘有一点儿’幼稚呢?那是‘非常’幼稚。”

玛格丽塔满头黑线,

 ̄□ ̄||

她能明显感觉到陆时说的是心里话,可是那种轻松的语气,却又让她生不起气来。

她又问:“那你觉得潘克赫斯特女士幼稚吗?”

陆时连连摆手,

“这话可不敢瞎说!”

“噗!”

玛格丽塔笑得更开心了。

她吐槽道:“陆教授,原来你也有害怕的人啊~”

陆时摸摸鼻子,

“那能叫害怕吗?”

他只是认为,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像自己做文抄公那样引发蝴蝶效应的,重大事件的发展需要历史契机、历史进程,同时也得量变引发质变,

而现在,还不是质变的时候。

陆时决定暂时回避话题,

“不说这个。”

玛格丽塔“嗯”了声,又将目光移向自己抄的诗,喃喃吟诵:

‘marrysomeonefullofkindness.’

(嫁给充满仁慈的人)

……

如怨如诉、如泣如慕。

陆时听得整个人都麻了。

这首《嫁人》其实来自印度女诗人rupikaur(卢皮·卡尔),其中,平等、独立的经典爱情观非常经典,至今被奉为圭臬。

事实上,陆时选择这首诗的时候是经过了大量权衡的。

作为中国人,他首先想到的是《致橡树》,

诗人舒婷在这首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也是平等的、互助的、相互独立的,而不是攀附的、依附的、从属的,那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鼓舞了很多人。

但问题就在于,英国没有木棉……

诗歌这种文学题材非常要求合情合景,搞个木棉出来,还得负责科普,想想就让人头大,

若改编,韵味又不足。

且《致橡树》是朦胧派诗歌,其中的很多意向是含蓄的,在英国难免水土不服。

陆时最终选《嫁人》,

一是因为这首诗本就属于英文写作,在合辙押韵上不会存在问题;

二是因为它比《致橡树》要直接,但又足够内敛。

当然,含蓄也是对比出来的,毕竟欧洲某些女权主义诗人都开始写《阴x颂》了,《嫁人》跟这种一比,简直就是“攀援的凌霄花”,清水得纯白无瑕。

陆时说:“我就是随便写一写。”

玛格丽塔看他一眼,

“真的随便?”

她总觉得陆教授喜欢的是性格独立的女性,就比如自己这一款。

陆时摇头,

“先不说这个了,你看看采访的问题。多少需要一些准备。”

玛格丽塔说:“那我现在写。”

陆时赶紧阻止:“别写!这个采访,必须要你现场回答,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玛格丽塔虽然不解,但最终还是没有多问,

她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些问题上。

……

第二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