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佛风一直在吹(2 / 2)

加入书签

像是蒙山的法华寺、天龙山的圣寿寺、崛围山的多福寺,他们穷的吊儿郎当,香火不够旺,没关系,自己出钱,帮他们整修。

搞定了太原府周围几座庙,朱棡还不满足,可是太原府周围也就这几个寺庙,都重修好了,咋办?

眼前没了,那就将目光放远一点……

朱棡的目光看得很远,几百里之外的宁武县马头山清居禅寺、汾州介休县兴王寺、绵山抱腹岩云峰寺……

可以说,晋王府对于太原府及其周边的寺庙,有着很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一个个藩王如此疯狂,才导致佛教有了兴盛之势,朱允炆之所以选择建造报恩寺,而不是报恩观,那也是因为群众基础在那里。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寺庙有钱。

朱允炆只从户部要了二十万两银子,如何都不可能完成三四百万银子的工程,缺口总得补上,主要是谁来补。

朝廷没钱,不意味着民间没钱。

藏富于民,是中国一贯的传统。

朱允炆不怕弄不起来工程,就算没人自觉,自己也是可以拉投资,拉赞助,朝廷主办的房地产项目,烂尾的毕竟是少数。

亏?

有几个房地产公司亏钱的?

天界寺主持道源是一个懂得把握机会的老僧,他很清楚,建寺立碑,是以大明英烈军士之名,是以忠军报国之名,是以流传万世之名而为。

换言之,未来的报恩寺,是大明帝国所有人尊崇,世代不失色的圣地,是无可代替的精神居所。

若是佛教可以在报恩寺中占据主导,那对于佛教未来的发展与兴旺,有着极大的好处。

这是天界寺的机会,也是中原佛教的机会!

道源紧张地看着朱允炆,希望得到他的允许,若此生可以完成如此伟业,他也可以含笑而去,侍奉佛祖去了。

朱允炆看着道源,眼神中带着几分笑意,道:“为善举出一份力,这是好事,朕没有理由拒绝,只不过,天界寺,能出多少?”

道源老脸放松下来,只要皇上点头,那一切都好说,略一思索,便言道:“每年二十万两银子,直至报恩寺与英烈碑完工,不知可否?”

二十万两,看似很多,但相对天界寺的财力而言,不过是轻松至极。

朱允炆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摇了摇头,道:“若只是每年二十万两,道录司恐怕也想出两份力气。”

道源老脸顿时不笑了,皇上这明摆着是坐地起价,打劫啊……

不过,若将报恩寺交给了那些牛鼻子老道,此消彼长之下,佛门的影响便会式微,而这个结果,是道源无法接受的。

“皇上,本僧想了想,天界寺愿为大报恩寺与英烈碑,每年供奉四十万两……”

道源说着,做了个佛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