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残酷的高考(2 / 2)
这个时代的厕所都是旱厕,一到夏天蚊蝇乱飞,大号里还有不少蛆,杨兴武上了个小号就回了班里。
回到教室的同学们看到杨兴武纷纷问询。
“兴武,你咋样了?”
“没事吧!看你一个月没回来,大伙儿都担心坏了!”
“就是就是!”
“没啥事儿,就是有点饿虚脱了,现在好了家里的麦子下来了,考试就不用担心了!”
听到这话,一众同学这才放心下来。
杨兴武看着空荡荡的教室问道:
“咱们班咋少了这么多人?”
“预考没过的都回家了,等咱们考完试再拍毕业照!”
“预考分数线多少?”
“文科320,理科350!”
听到这话杨兴武虽然这个成绩不高,但是许多人依旧考不到。
这个时代的高考很残酷,预考不过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复读,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有的不少人选择复读,人数还不少。
自恢复高考后,那些老三届学员年龄层次不齐。
有的还是少年天才,譬如海子。
有的却是人到中年,孩子好几个。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高考考生的大量增加,高考成为一项巨大的负担,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先是考试年龄先是限制了25周岁以下和未婚两个条件。
之后眼看人还是多了不少,随后又开了启预考,只有过线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预考没过的人,想要参加高考,只能明年再战,年龄还不能超过25且保持未婚!
他们这一届,一共七个班,四百多人,文科不足百人,剩下的理科生!
有人说八十年代是诗歌与气功的年代。
其实数理化也很火,尤其一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再借着陈景润冲击哥德巴赫猜想,荣获国家一等奖之后,这股东风瞬间就吹遍了全国。
受到这个思想冲击,原主也是一头扎进了理科领域。
在杨兴武看来,原主属于努力型选手,天赋实属一般。
这种努力放在文科上成绩会比他现在的理科好上不少。
文科的大题你不会随便写点似是而非的东西,老师还能酌情给上几分。
但理科不一样,不会那是真不会,判卷子都是先看答案,再看过程。
上去胡写一堆,一看答案不对,再一看过程胡编乱造,这还给啥分?
一个大零蛋就出来了。
原主的选择很形象的代表了大众。
杨兴武有心嘲笑原主,忽然一想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身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没人指点,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些年,一事无成,这才靠着刷题,成了一个小镇做题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