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材料学的革-命性进步?(1 / 2)

加入书签

大型监控室。

王浩指挥着让实验暂停,随后拿出了一份资料递给了徐保功,“这是我对于实验过程的判断。”

徐保功有些发愣的接过了资料。

他本来以为实验是出了大问题,结果听到说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实在是感到非常的惊讶。

他深吸一口气,也低头看起了资料,没过上几秒钟就忍不住咧了咧嘴,“这个……”

旁边有个领导也跟着看了过去,马上明白了徐保功的尴尬。

看不懂啊!

上面有一大堆的数学论证,一大堆特殊符号和列式,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一种外星人的语言,就连個中文解释都没有。

徐保功清咳一声,把资料递给了邓建,道,“邓教授,你看看!”

邓建拿过资料看了起来。

赵讳然也凑了过去。

他们都是反重力实验团队的负责人,本身就是数学物理领域的顶尖学者,不管是对于湮灭理论还是反重力技术都是有深入了解的。

等拿过资料以后,他们仔细研究了一下,就知道资料内容是什么。

那是一些强湮灭力有关的数学推导,其中还牵扯到了湮灭理论基础、磁场等内容,后续则还有和电子有关的论述。..??m

这些论述大部分都是数学表达,简单来说就是以数学的方式来解析强湮灭力,并表述出实验的过程。

虽然知道资料上大体是什么内容,但想要完全读懂还是需要仔细研究的。

两人一起研究了有十几分钟,还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其他人都有些等不及了。

何毅干脆过去看了眼,听着两人的讨论说了一句,“这个列式说的是,湮灭力强度的变化过程。”

“看这个函数,‘γ’直接代表了数值……”

他说着做了一些专业数学的解释。

邓建和赵讳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刚才还以为是在描述磁场,就感觉有些怪怪的。”

“按照这个函数的趋向,高磁场的排斥效应,会让湮灭力强度继续增加?”

“没错。”

何毅继续解读着,“下面的一部分,是描述增加的倍率,但有三个未知数,而且是不确定的,只有简单描述。”

“应该是没有基础理论的原因,湮灭理论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我们暂时只能把常规的湮灭力,定义为‘1’。”

“即便是有参照性,但增加的部分依旧……”

当何毅不断做解释的时候,房间里的人也都在旁边听着,感兴趣的学者就走近了一些,其他人则是到了一边。

徐保功则是拉着王浩,感慨道,“何教授的水平很不错啊!”

虽然他是一个纯粹的外行人,但也能看出何毅看到资料,马上就能够做出解析,而且很明显何毅是没看过资料的。

邓建和赵讳然也能看懂内容,但对于有些内容则是一知半解,还需要讨论才能确定。

所以大部分都是何毅在讲解,两人就是跟着理解而已。

王浩点头,简单评价了一句,“何教授的水平可不差。”

如果是放在几年以前,何毅也只是一个有点水平的物理教授而已,到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一直跟着王浩做研究,个人也非常的努力学习积累,不管是实验能力还是研究深度都不断的提升。

在反重力技术以及湮灭理论方向上,何毅一直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水平自然是不可能差的,对于相关的知识、理论的积累,其他人也很难比得上。

比如,邓建和赵讳然。

他们都是物理领域的顶尖学者,但因为之前并不是一心研究湮灭理论,也不像是何毅一直站在技术最前沿,相比来说自然要差上不少。

徐保功听着何毅的讲解,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人才方面,必须要重视,尤其是反重力以及湮灭理论的方向上,每一个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提到反重力相关的研究,他能直接想到的就是王浩,觉得所有一切的研究,都和王浩直接相关。

在组建其他反重力实验团队,考虑的也是让其他学者担任负责人,并没有指望他们做出什么成果,只要能配合王浩团队的研究就可以了。

现在他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反重力心态研究中心专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几年时间里,一起跟着研究的学者,都可以说是反重力以及湮灭理论的人才。

这些人都堆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似乎是有些浪费了。

比如,像是何毅。

这种湮灭理论以及反重力技术领域顶尖的学者,去担任其他反重力实验团队的负责人,也许就能提升其他实验团队的水平,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徐保功思考人才方面的问题时,何毅就在不断的讲解着资料上的内容。

王浩在资料上用数学的方式描述了实验理论推导和过程,最开始的部分说的是湮灭力和磁场的关系。

在湮灭力的作用下,磁场被激发出来,而磁场是在常规湮灭力环境下激发的,当面对更强的湮灭力,就会产生场力排斥效应。

场力排斥效应是具有方向性的。

现在的实验可以把强湮灭力场形容成表面质地非常柔软的环状气球,环状气球的中间圆环被固定住,高磁场就像是激发了‘强风’,强风横向吹着气球。

这种情况下环状气球,正对风向的一侧肯定会变薄,里面的空气都被吹到了另一侧,另一侧就会相应的加厚,并在反向正对的位置形成凸起。

强湮灭力场受到磁场影响,和气球受到风力影响的区别在于,气球是单方向受到风力影响的,最多就是表面受力,而磁场充斥着所有空间,强湮灭力场就是内外全部受力,单侧‘凸起’效应自然就非常强。

在高磁场的环境下,强湮灭力场的一侧会薄到忽略不计,而另一侧受到影响甚至会变成‘锥形’,只不过不会形成尖端而已。

等何毅解释完这部分以后,王浩忽然开口道,“何教授说的很对。”

“这里我补充一句,强湮灭力场并不像是反重力场,区域内的每一个位置湮灭力强度一致,反之,可能每个位置都强度都不一样。”

“像是锥形结构,尖端部分的强度最高,这就是磁场带来的影响。”

“在刚才的实验中,锥形结构的前部分触碰到了电子设备,因为强湮灭力会增加电子的活跃性,从而导致瞬间的电流过载,让电子设备直接出现了故障。”

“这个结果比我预料的还要强一些,我没有想到,湮灭力强度会增加的这么高。”

其他人理解的听罢,马上提出了各种问题,王浩也耐心的做出了解答。

现在实验已经结束了。

虽然实验过程中二号设备发生了故障,但大体上还是在预料之中的。

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内容,同时也带来了最重要的数据。

他们根据数据能分析出很多结论。

第一个重要的就是,磁场对于强湮灭力力场排斥效应的方向。

第二则是强湮灭力场的强度增加问题。

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才能有结论,因为他们对于湮灭力强度的检测,唯一相对准确的方法,就是依靠测试物质的磁化反应数据。

很快。

实验有了新的发现。

那是王善庆的检测报告,二号设备损坏实验暂停以后以后,有工作人员马上剪掉了强湮灭力场接触的线路。

那些线路接触了强湮灭力场,才造成了设备损坏,接触强湮灭力场当然会产生磁化反应。

这些都是实验收获。

线路被送到检测是以后,王善庆就发现里面的导线产生了异常高数据的磁化反应,某些部分甚至产生一定的损坏。

那有点像是金属被融化,可仔细检测就发现,并不单纯是金属融化,有的部分似乎有些异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