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担心和期待。一摔两百亿?可以接受?(1 / 2)

加入书签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五百七十一章担心和期待。一摔两百亿?可以接受?光压发动机的研发进入到了新阶段--即将进行第一次起降测试。

臧春来是航空飞船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他不是专业的研发人员,但一直跟着设计制造走过来,到现在,即将进入起降测试,还是感觉速度太快了。

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工程人员,都有和臧春来同样的感觉。

光压发动机的设计是研究组完成的,进入制造阶段,有大量的工程人员参与到工作中,他们按照设计的要求一步步进行装配,用九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整个装置。

发动机是他们亲手建造起来的,他们本应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可当近距离看着直径超过百米的大块头时,他们就感觉有些不真实,想到即将进入起降测试,心里总会产生担忧情绪。

担忧,主要体现在三点。

有些研究人员担心理论问题,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

那么,理论就一定正确吗?

如果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有问题的,他们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就是设计问题。

即便有王浩主导光压发动机的项目,但设计真的完善到制造的光压能让如此大块头升空吗?

最后就是制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故障问题了。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机械装置,制造出来以后也会存在故障,更不用说如此大块头了。

虽然他们做了很多的检测,中途也修正了很多的问题,但万一进行起降测试的时候,会有什么大的故障发生呢?

那可不是故障问题了,很可能变成一次大的事故。

很多人对此都很担心。

他们能做的只是认真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对每一部分进行检测,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

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光压发动机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材料、经费和人力,若是其将测试出现故障,发动机从空中砸到地面,到时候,简直是无法想象,甚至不敢想象。

“上面有超大的安全伞,如果发生故障会瞬间打开……但我觉得用处不大,只能说可以降低一点儿到地面的撞击。”

“发生这种情况,凹面反射镜一定会大幅度的损坏。”

“现在的发动机核心就是凹面反射镜,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和空间,其他设备倒是其次了……”

很多人私下讨论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越是讨论就越是紧张,“谁有具体消息?起降测试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我对王院士的了解,应该是按照计划进行。”

“那不就是这一轮检测结束?”

“对~~~”

“这么快吗?我觉得稳妥为主,还是再等几个月……”

“这种大型项目,感觉都应该是检测几年,然后再进行有风险的测试,现在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是啊,我也这么看。”

他们的看法当然是没有意义的,最终决定权的就是王浩。

王浩做出决定以后,第一时间就敲定了测试时间,然后就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

这次的测试可不是普通的实验。

光压发动机受到了国际关注,也是国内最大型的项目,第一次提降测试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会有领导组过来旁观。

当然,以后的每个实验都很重要。

第一次总归是不一样的,能够成功让光压发动机升空,就说明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够打破舆论上的一些质疑。

就像是项目组内部人员的想法,舆论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些人认为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错误的,还有些人认为,光压发动机根本不可能完成,就只是一项假想的科技。

舆论上更多的人则质疑理论和设计问题。

光压发动机理论认为,必须要制造出5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够保证制造出足够强的光压。

如果温度在5万摄氏度以下,制造出的光压就会呈现指数性下降,去作用于航天器上的推力,甚至赶不上或者推进器的效果,更不用说,光压发动机还制造的如此庞大,很可能连本身都无法推动。

当然,有担心和质疑,也同样有信任和期待。

后者人数占比很少。

保罗菲尔-琼斯就是其中之一,他得知起降测试即将进行以后,对待工作都变得热情很多,逢人便说起对于起降测试的期待,“终于要开始实验了,我已经等了很久。”

“第一步即将测试,非常关键。”

“虽然已经完成了光压测定实验,测定到的光压也达到了既定数值,但毕竟只是小型实验。”

“现在是发动机测试,只要完成了这一步,距离能飞入太空就不远了……”

臧春来对于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很不理解,他忍不住问道,“保罗,你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

“当然是担心即将测试会出问题,这个庞然大物可是要飞起来的……”臧春来说完补充一句,“有点不敢想象。”

他摇摇头。

保罗菲尔-琼斯也摇头,说道,“为什么要担心呢?”

他认真道,“这个项目是王浩主导的,他都不担心,我为什么要担心?实验是否能成功不是我该考虑的事情,我要确定是设计没有问题,你们要确定的是设备没有大的故障。”

“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臧春来听罢一愣,忽然觉得保罗说的很有道理,与其在这里不断的担心,还不如做好自己的工作。

虽然事情是这样的,但他还是无法保持平静。

想想……

还是很担心啊!

……

与此同时,国际依旧聚焦核子组织的强湮灭力场设备。

在强湮灭力场设备完成初步测试以后,核子组织就围绕设备展开了一系列的测定工作。

这些基础的测定工作会发布很多的数据,也让他们一直占据舆论焦点的地位,风头都改过了很长时间没有消息的反重力中心。

比尔-布莱恩对此很郁闷。

在强湮灭力场方向的研究上,国际就只有三家机构,包括反重力中心、格鲁姆湖计划以及湮灭组织。

这次和科技部门的合作,包括核子组织和湮灭组织,强湮灭力场设备是提供给核子组织,但相关的工作是由湮灭组织负责的。

现在核子组织利用测试设备的机会,发布了那么多基础实验成果,感觉就像是把湮灭组织抛在了一边,而他们本身是做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研究的,和湮灭力场不在一个领域内。

尤尼尔-诺沃提尼安慰说道,“反正他们发布的实验和数据也不是全新的内容,都只是验证而已。”

“那些早就已经被反重力中心发布过了。”

布莱恩摇头叹道,“验证也很重要啊……”

验证,确实很重要。

核子组织发布的实验和数据之所以受到关注,就是因为他们做了‘验证成果’的工作。

反重力中心早已经发布了很多的成果内容,但问题在于无法获得任何的验证,因为没有其他团队掌握区域性强湮灭力场技术,他们发布的成功内容,也只能让其他人看看而已,具体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

现在核子组织完成了验证,也等于是对实验成果进行了肯定。

布莱恩道,“早知道谈判的时候就多争取一下,我们应该先一步把设备运到实验基地,和他们分开进行实验。”

诺沃提尼摇头道,“按照计划还需要一个月。”

“而且,你也不可能争取到。科技部门想合作的是核子组织,而不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附带的……”

“好吧。”

比尔-布莱恩也清楚这一点,他最终只能长叹一口气。

另一个郁闷的机构就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了,他们只能看着核子组织发布一个个成果,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同时,他们的经费还断掉了。

新一号决策人临时拨款了30亿美元给项目组,但30亿美元是分三批拨款的,他们本来以为不再为经费发愁,结果第二批资金迟迟不到位,导致一些高投入的研究不得不暂时中断。

他们甚至在考虑拆卸原来的反重力设备,利用底层材料去支持区域性强湮灭力场研究。

结果被叫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