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次邀请,一场交易(1 / 2)

加入书签

如今不能检测自身的资质,宗师们倒也算不得失望,按照陶述善的说法,就算最差,他们也是下品灵根,修仙无忧。

真正值得注意的,却是陶述善之前所言的那一句话。

“前往不周山脉?那里,欢迎外来者?”

荀轲率先发问道。

“道友机敏。”

陶述善毫不迟疑的点头说道:“不周山脉欢迎任何一位有修行天赋的人。”

听得那斩钉截铁的声音,诸位宗师面面相觑,皆是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困惑。

宗师又不是三岁小孩,便是天大的馅饼放在眼前,也不可能立刻就失了心智,人间沉浮几十载,岁月早已带给了他们太多的阅历,非常明白一些过于宽厚的条件,背后往往都有大坑在等着。

当初从天而降一块灵石,就引得多少变故?

那边一片山脉反倒是予取予求了不成?

什么时候,灵气变得这么‘廉价’,用得上的都能用了?

如果说是因为不周山脉拥有五口灵气源泉,灵气源源不绝,自己根本用不完,所以就想要布施苍生的情况.

呵,扯犊子!

恐怕只有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子,才会拥有那般想法!

便是民间的富商,财富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拿出来,真心实意的给予有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求取什么?

他们宁愿将财富烂在库房中!

更不要说,灵气可是关乎仙道的至关重要之物了。

没有灵气,再怎么有修行资质也是无用。

而借助灵气,定是有天资纵横者能够后来居上,这将直接威胁到那群占据先发优势者的地位!

这可不是什么小孩子过家家,你超越我、我超越你都是小事,动辄关乎到身家性命,便是在武道之中,这种后来居上,然后被人狠狠清算乃至截杀的事情都屡见不鲜。

按照尘世中的经验去揣度,这种情况想要彻底封死也不太可能,那就该由最强者挑头,建立一个组织,然后直接‘占山为王’,排斥外来者。

便是有人千辛万苦跑过去,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徒呼奈何。

若是真有不好惹的存在,那大不了就一同拉拢进去,同流合污。

等到组织内部彻底成长起来,乃至于无人能够轻易挑战之后,再略略放宽些条件,招揽外界拥有资质之人,将其当做牛马来使唤,再安排一套繁杂苛刻的晋升条件,给后来人留下一些微乎其微,实则当要困顿终生的晋升途径。

如此,既能保证自己的地位,又拥有足够的掌控权,减少了很多被后来居上的可能性。

真要按照尘世中的发展规律来说的话,这样的选择,无疑才是最贴合实际情况的。

在场的哪个宗师不是阅历深厚,最少也亲眼见过一国的覆灭,如果连这种事情都想不明白,恐怕早就死好几次了。

他们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一个若隐若现的庞然大物,此乃人之常情也!

天上掉馅饼,迷惑心智一般的普通人还行,想让宗师失去理智,怕是没那么简单。

场中一时间竟是骤然沉静了下来。

没有人再发问,每一位宗师都在以目光交汇,皆是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狐疑。

无他,这一句‘不周山脉欢迎任何一位有修行天赋的人’实在值得他们大大的怀疑!

别说什么灵气本就是天地所生的无主之物,全都是扯犊子。

灵气直接关乎到了最根本的力量,是比黄金、白银、珠宝乃至人世间的一切都更加珍贵的东西!

这种东西有再多,怕是都很难去和外人分享!

在那群占据先发优势的家伙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之前,理当是极端排外,只有等到自己吃到盆满钵满之后,才会从指缝里漏一点出来才对。

怎么可能像这样,广邀同道?

除非天地灵气尽数复苏,否则以尘世中唯一能够修行之地的不周山脉,哪里有什么竞争者?

“诸位是否心中有所困惑?”

陶述善眼看气氛已经显得有些冷场,倒是心知肚明为何如此,当下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仙道的晦涩艰深,何止百倍于武道?武道修行,大多时候只看自己,便是有需要旁人的地方,也多是食补和药浴,纵是没有这两样,也不一定不能成就宗师。”

“但是!”

陶述善话音一转,又道:“仙道却是不同!仙道之路何其多,何其之漫长!独木难支的情况,屡见不鲜。就拿近的来说,仙道之中有百艺,最为知名的理应是炼丹、画符、布阵、炼器,这四样无论是哪一样,对于修士本身的提升,都是显而易见的。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天资,很多拥有修行资质的人,想要掌握仙道中特殊的技艺,都是得不偿失,天资不足。

周山倒塌,那场纷乱过后,不周山脉立于尘世已有四十余载,可在其中的绝大多数修士,都只能自己修行,掌握一些最基础的技艺,精进不得,修行进度颇为缓慢。

想要一览仙道的盛景,不周山脉的修士数量少了,太少了!连凑出最基础的修仙四艺都是难上加难,遑论更为繁杂的修仙百艺之术?

正是因此,我们才要广招同道,一同在人间复现出仙道的盛景,这其中少不得无数道友的一同努力,否则怎敢称之为人间仙庭?

除此之外,还希望有天资纵横的道友,能够与大家一同去探讨前路。仙道之路虽已复现在了人间,可并不代表仙道真的来了,很多境界只能够在典籍中略略窥览一二,落到实处去却是难上加难。

大家汇聚在一起,定期讲述一下修行的心得,思绪碰撞,彼此启发,欣欣向荣,岂不美哉?”

一通长篇大论,算是略略解答了夏朝宗师们心中的疑惑。

但到底有没有真的信服,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不过好歹这一次起码没有再次冷场。

“原来如此,不周山脉的那群道友当真大度,让我辈汗颜了。”

当即便有宗师说道。

“哪里的话?仙道之路刚刚复现在人间不久,所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绝非一小撮人能够独占,池塘里的王八也变不成真龙。

诸位皆是宗师,在这里吾也不说那些漂亮话了。诸位抿心自问,一国,能有多少宗师?相比于一个个拉着孩童,大海捞针般的检测,宗师才是能够直接修行的关键之人,而想拦下宗师,哪里有那么容易?

与其敝帚自珍,徒增伤亡,还不如卖宗师一个面子,大家共同促进来的好些。”

陶述善颇有种开诚布公的意思在。

仙道虽好,却也不代表低境界的修仙之人就能碾压武道。

宗师,可是尘世中顶峰的那群人,绝非蝼蚁。

对于普通人,他们可以予取予求,肆意摆弄、搓扁揉圆,可对宗师想玩这一套,真以为宗师之祸跟你开玩笑的?

说到底,三十余年间,不周山脉中还没有诞生出能够压服尘世所有宗师,让他们不敢造次的强者。

与其挑战尘世所有想要修仙的宗师,不如直接拉拢过去。

反正满打满算,宗师才有多少人?

便是富强如同此时的夏朝,满打满算也才九位——其中有两位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处!

给宗师打开方便之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