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大明周报(2 / 2)

加入书签

“其实这是一个阳谋,他们看出来了也没用。”</p>

“理学是强势的一方,只能被动应战。”</p>try{ggauto();} catch(ex){}

“如果他们不能正面击败唯物学,凭什么当唯一显学?”</p>

“学术之争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甚至比大多数战争都更加残酷。”</p>

“它没有迂回的余地,必须正面硬碰硬,赢家通吃输家一无所有。”</p>

“别看方孝孺现在声势无两,如果他扛不住后续理学大儒的攻击,也注定要灰溜溜的退场。”</p>

朱雄英一脸若有所思,预设立场吗?</p>

好好好,学到了学到了,嘿嘿。</p>

道德制高点,预设立场,简直完美啊。</p>

陈景恪见他一脸坏笑,顿时就知道他没想什么好事,无语道:</p>

“又琢磨什么坏点子呢?”</p>

朱雄英连忙摇头:“没有,不是,你别污蔑我。”</p>

“啊对了,他打头阵,对你后面宣扬大同思想是不是有帮助?”</p>

陈景恪颔首道:“帮助很大,大同思想虽然也有一部分唯心内容,但总体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p>

“等他的唯物学站稳脚跟,我再宣扬大同思想就更加方便了。”</p>

朱雄英兴奋的道:“你也要摆擂台挑战八方豪杰吗?”</p>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说道:“我才没那么无聊,我准备来个更绝的。”</p>

“弄个更大的平台,让天下读书人一起参与进来。”</p>

朱雄英有些失望,问道:“什么平台?”</p>

陈景恪说道:“邸报知道吧,我准备弄一份类似的东西,每周一期,不过是面向所有人发行的。”</p>

一周七天这个概念,经过陈景恪数年来的推广,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p>

私下很多人都在使用这个时间概念,只不过官面上还没有认可。</p>

“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文章,不过要经过审核,合格之后才可以。”</p>

“到时候我就将大同思想的内容,放在报纸上。”</p>

“所有想要辩论的,就给报社投稿,大家在报纸上进行争论。”</p>

邸报朱雄英自然知道,朝廷将近期的政策之类的东西汇集在一起,刊印送到各地方衙门供他们学习。</p>

“面向天下读书人?你哪来那么多钱?”</p>

陈景恪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话里的意思。</p>

这年头邸报是免费送到各衙门的,他还以为是免费送给读书人。</p>

于是就解释道:“免费的可还好,我弄这个是收费的,谁想看必须花钱买。”</p>

朱雄英习惯性的抬杠道:“这东西,会有人买吗?”</p>

陈景恪正想回答,就听朱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p>

“有,不只是有人买,还会有人花钱把自己的文章放在上面刊登。”</p>

陈景恪和朱雄英连忙起身见礼。</p>

重新落座之后朱标说道:“伱说的这个……”</p>

陈景恪提醒道:“我想给它取名叫大明周报。”</p>

朱标点点头,说道:“这个大明周报的想法不错,朝廷可以通过周报向天下读书人传达一些政策和想法。”</p>

“读书人最喜欢谈论军国大事,也最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p>

“以前他们只能通过出书,通过文社相互交流看法。”</p>

“这也是为何每到科举时期,读书人就喜欢扎堆的原因之一。”</p>

“只是出书要求太高成本也很高,很多人都做不到。”</p>

“文社参与的人太少,影响力太小。”</p>

“如果能有一个平台,能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p>

“还能供他们发表文章指点江山,读书人会非常的热情的。”</p>

事实上朱雄英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方才他只是习惯性的和陈景恪抬杠而已。</p>

朱标都出来了,他也就正经起来,严肃的道:</p>

“这周报的影响力太大,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上面刊登的文章也需要经过严格筛选。”</p>

朱标颔首道:“此事就交给你吧。”</p>

朱雄英脸顿时就黑了:“那奏疏就不需要我批了呗。”</p>

朱标一副你想多了的表情,语重心长的道:</p>

“年轻人就要勇于承担责任,怎么能推三阻四呢。”</p>

朱雄英:“……”</p>

陈景恪忍俊不禁,说道:“周报必须要慎重,需要一个合格的总编辑才行。”</p>

朱标想了想说道:“之前你不是提议,将解缙调回来吗?就让他当这个总编辑吧。”</p>

“到时候也方便你行事。”</p>

陈景恪躬身道:“谢陛下。”</p>

在周报上打擂台,看似公平合理,然而根本就不可能。</p>

掌握周报的人说了算。</p>

一个简单的排版顺序,就能影响很多东西。</p>

解缙既然加入了陈景恪和方孝孺的圈子,自然要为他们的学说考虑。</p>

关键,解缙表面上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他本人既不迷信理学,也不信奉唯物学。</p>

他有自己的一套思想。</p>

能在表面上堵住所有人的嘴。</p>

而且他的学问也是无可挑剔的,在读书人圈子里,名声比当年的方孝孺还要大的多。</p>

不过……</p>

朱标说道:“邸报的篇幅可不小,一周时间来不及刻板吧?”</p>

当然,也可以让很多工匠一起雕刻,那样就会增加成本。</p>

总之就是,以现在的印刷技术,这份周报的成本会非常高。</p>

成本高,就影响推广。</p>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陛下放心,我准备用活字印刷。”</p>

朱标眉头微皱,说道:“活字印刷?好像印出来的东西,品质不太好吧?”</p>

陈景恪解释道:“报刊这东西,成本比品质更重要……”</p>

“不过这是朝廷主办的,品质太差丢的是朝廷的面子,自然不能这么做,我准备搞一套铜活字。”</p>

“虽然成本有点高,但可以使用数十年,属于一劳永逸。”</p>

“而且还能用来刊印邸报、书籍等,成本均摊并不贵。”</p>

朱标说道:“铜活字以前朝廷也试过,最后因为不着墨失败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p>

陈景恪颔首道:“用油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需要陛下给调拨一些铜过来。”</p>

朱标颔首道:“好,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去做吧。”</p>

说到这里,他补充了一句:“遇到什么困难,就找太子解决。”</p>

朱雄英:“……”</p>

事实上,铅活字成本更低。</p>

然而铅这个东西,接触多了太伤身体。</p>

前世网上都说摸多了不长个什么的。</p>

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含铅制品对身体的危害性。</p>

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这一点还让工匠制作铅模,这事儿陈景恪做不出来。</p>

而且铜活字确实比铅活字好用。</p>

前世从明朝中晚期就开始在民间出现,清朝达到巅峰。</p>

康熙时期曾经制作了一套铜活字,拥有数十万枚字签。</p>

可惜这套铜活字就印刷了一次康熙字典,就被藏了起来。</p>

至于原因,大家懂的都懂。</p>

后来这套铜活字被府库的官吏偷的七七八八,再后来就被融了制作成铜钱了。</p>

陈景恪准备也弄一套,平时用来印刷报纸、邸报什么的。</p>

还可以用来印刷各种书籍,将书的价格进一步压低。</p>

等将来《建章大典》编写完成,正好用这套铜活字印刷个几千套。</p>

免得和《永乐大典》似的,因为只有两套,最后给弄的残缺不全了。</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