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镇南军(2 / 2)
于是这场争论很快就出了结果,李璟下旨允准了李征古的建议,任命枢密副使李征古为征北行营都统,镇南军节度副使宋摩诘为副都统,心腹近臣萧俨为监军使,此外又从金陵的禁军中挑选出六名大将随征,镇南军除两万兵马与三万水军留守节镇外,其余十万兵马尽皆出征,李征古等人即刻离京南下洪州府进行战前准备。
而徐铉也上奏朝廷,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提出,为了镇南军能一举击溃周国布置在徐州一线的重兵,建议枢密院应该将最新制造的盔甲兵刃尽数供应镇南军,至于所需钱粮,中书门下自会尽力筹措。
此举得到了李璟的大加赞扬,下旨要求暂缓其余节度的装备置换,枢密院应全力支持镇南军。
该说不说,恰好今年急需换装的节镇是何敬洙所领的武昌军与刘仁瞻所领的清淮军,现在他们只能顺延。刘仁瞻最近被自己的好儿子刘崇谏气得卧床不起倒也罢了,武昌军节度使何敬洙却是大为恼火,刚被削去了四万兵马,如今再添新伤,何敬洙暴跳如雷,将徐铉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
如今国库空虚,马上大战将起,左相徐铉筹措钱粮不易,自然便把主意打到了朝廷送往朗州的这批钱粮上,很快他便命人将部分钱粮扣下,并且与魏岑商量后,命人将兵部库房中积压的那些破烂装备充数发往朗州,此举倒不是他忽略了郑王仍困在朗州,因私心冲动而恶心李源,而是他故意为之。
在旁人看来,向来忠心郑王的徐铉绝不可能这么做,但这样却恰好可以向皇帝表明,哪怕我徐铉支持郑王,既然身为左相,便是天子重臣,表明自己为了全力支持皇帝的军事行动不顾其他,做出一种深明大义的姿态。
而他敢冒险如此,也是因为有了底气,这回
北伐毕竟可是皇帝的旨意,而且朗州附近的岳州也已摆上了四万岳山军,如今李源的武平军正在恢复元气,暂时必定不希望起任何战事,况且李源在朝廷面前可是表现出极大的忠诚……
徐铉极为笃定,李源并不会因为收到这批破烂而反弹,那样会给朝廷收拾他的绝佳借口,相反他只会忍气吞声,同样乖乖地把郑王李从嘉送回来。
总而言之,这是徐铉自认为考虑得最周祥也是最大胆的一次举动,既达到了自己私心中的目的,也博得了朝野的一片叫好之声,连皇帝李璟都不得不刮目相看,夸赞徐铉道:「徐卿如今行事公正了许多,颇有房杜大相之风。为大局考虑,实属难得,朕很欣慰,徐卿堪当大任。」
……
这一切远在朗州的李源完全不知,这次对周国的军事行动是绝密的行动,朝廷并没有公开宣布。因为朝廷并不想在军事行动之前泄露消息让周国有所防范,以确保战事出其不意大功告成。所以,押送物资至朗州的两名品轶不高的官员其实也并不知道太多详情。
户部度支员外郎钟明、兵部库部司郎中李受吉,他们作为六部具体办事的官员,若非筹措钱粮、拨付盔甲兵刃给镇南军的事情必须由他们经手,他们其实也并不能给李源那一点可怜的消息。就算是告知李源的这一点消息,其实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那也是朝廷机密。
正是这一消息的透露,让李源火速判断出了朝廷将会有军事行动的可能,镇守江西的镇南军若是有军事行动,周遭邻国众多,目标实在是难以判定,但可能性最大的无非是南汉国,近日大战后,南唐和南汉的关系已经全面恶化。
可转念一想又有些不对劲,自己已经请缨收复桂管、南下灭汉,朝廷也已经准许了扩增兵额,皇帝李璟难道有这么好心,将十五万兵强马壮的镇南军调来助战?
再想深一层,李源忽而背后冒出冷汗,这难道是来对付自己的?
不过李源很快便意识到,是自己杞人忧天了,朝廷若真要对付自己,也不会如此唐突,至少皇帝的宝贝儿子郑王还没回去,何况动用远在千里之外的镇南军来对付自己,实在是舍近求远了,也有些大费周章,当岳山军和武昌军是摆设么?
总之,眼下朝中的郑王一党既然敢将这一批破烂装备运来朗州,便是表明了并不担心李源会因此而迁怒于朝廷而将郑王继续扣留,既然他们不担心,必定有自己的底气,否则又怎会这么干?
这些事李源也不想多费脑筋,且澹定对待,再加强本地布防便是,迟早会水落石出,自己的岳父周宗已调任户部尚书,筹措钱粮少不了他,起码也会来封信解释此事。
这次送来的钱粮被克扣,又附赠了一批破烂装备,倒是个很好的借口,若是之后朝廷需要武平军协助作战,自己便可拿这破烂装备暂时做搪塞,也没人有什么话好说。
李源现在心中一直翻来覆去想的还是那件自己难题,那便是如何赶紧找到能赚钱的办法,不是赚钱,而是赚大钱,很多很多的钱。
特别这批破烂装备一来,李源对此的意愿更是强烈。自己只想完成近期武平军的扩编和军事上的各种设想,毕竟武平一镇只能靠自己,除此别无他法。
免费阅读..com
wap.
/129/129352/3148614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