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电池要开始发力了(2 / 2)

加入书签

后世华夏有那么多的电池企业,充分说明了电池相关的人才培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啊。

“相比芯片人才的招募,锂电池人才的招募应该要容易很多。”

刘友梅也及时的站出来表态。

她之前华威公司的时候,正好也是接触过这方面的人才。

毕竟不管是基站还是其他一些产品,都是需要用到电池。

哪怕是不自己生产电池,也是需要一些懂电池设计的人才。

“锂电池的产业化发源于东瀛,具体是从1991年索尼生产18650圆柱电池开始的。”

“产业发展初期,锂电池市场几乎被松下、三洋电气、东芝等少数几个东瀛企业控制。”

“这些企业在材料、电池工艺方面都建立了深厚的壁垒,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合作,生产上已然高度自动化。”

“在2000年以前,东瀛的锂电池企业占据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锂电池行业的起步则开始于比亚迪,1998年比亚迪进入手机锂电池市场,凭借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和技术改造后形成的成本优势,比亚迪的电池价格可以比东瀛三洋平均低40%。”

“由此比亚迪产能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陆续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主流手机厂供货。”

“去年的时候,东芝抵挡不住华夏锂电池企业的价格战,直接宣布退出锂电池市场。”

“我们这个时候去东瀛挖人,难度绝对是最低的时候。”

“不管是原本东芝里头从事锂电池研究人员,还是索尼、松下和三洋电机里头的人才,都是有机会为我们服务的。”

刘友梅这么一说,曹阳忍不住点了点头。

现在确实是进入锂电池行业很好的一个时机。

虽然看起来像是国际锂电池发展的低谷时期,但越是低谷,越好挖人啊。

“我们挖人的时候,不仅要挖研究电池技术的人,也要挖研究电池设备的人。”

“我希望将来南山设备能够实现电池设备100%的国产化。”

曹阳可是比谁都清楚设备的重要性。

比亚迪的锂电池,现在自动化程度其实不是很高。

对于消费电子用的产品来说,影响倒也不大。

但是放在汽车上使用,肯定就不大够了。

一台电动车上用到那么多的电池,如果各个电池之间的性能不一致的话,对整个电池包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可以说致命的。

而要保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除了在研发方面下功夫,生产工艺自动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曹总,为了配合南山电池的发展,南山设备会专门成立一个电池生产生产的研究团队。”

“将来国内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电池生产,到时候不仅可以给我们自己的电池工厂提供设备,还可以考虑对外售卖。”

潘金兴也及时的站出来表态。

“现阶段国内锂电池生产模式主要是将低成本人力与自动化设备结合,锂电池制造商通常只在几道精密工序上使用单台的自动化设备,其他精度要求较低的环节以及中间物料运送都是人工操作。”

“相较于东瀛的全自动化产线,这种以人力为主的生产线投资成本很低,柔性生产能力也很强。”

“这种生产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华夏的劳动力价格非常之低,我国制造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大约仅为东瀛的1/22。”

“甚至我们现在的纽扣电池的小型电池生产线,也是属于这样子的生产线。”

南山汽车零部件并不是在电池生产上一丁点经验也没有。

之前跟比亚迪合作,对应汽车智能钥匙上使用的纽扣电池,是有一条小型生产线的。

不过这个生产线,跟技术先进之类的,显然是搭不上边。

所以说到电池设备的时候,戴汉彪也是站出来补充了一下情况。

“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我听说三洋电机在帝都、津城准备新建生产基地,松下和索尼也准备在国内投资建厂,以求削弱国内厂商的成本优势。”

“再说了,将来电动车上需要使用的高性能锂电池,不上全自动肯定是不行的。”

“不说东瀛和高丽等过的电池生产设备很贵,单单从限制竞争对手发展的角度考虑,他们卖给国内厂家的设备,肯定不会是最先进的,而是把要淘汰的落后设备卖过来。”

“所以国内自己研究相关设备是必然的事情。”

“当然了,我们也不是100%所有的设备都要公司内生产,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内随便都能买到的设备,可以直接从外面购买。”

“也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而国内又有类似厂家的情况,也可以跟对方合作开发。”

“只要最终我们的产线的设备,都能在国内购买到,也就够了。”

“我们自己主要是去研究一些核心设备就行了。”

曹阳倒也没有给南山设备那么大的压力。

电池生产线是很长的,从最开始的混料搅拌开始,整条生产线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设备。

南山设备要全部自己搞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这个必要。

“曹总,我们内部会好好的去调研一番,看看哪些设备自己研究,哪些设备从外面购买。”

潘金兴听了曹阳的话,也是及时的站出来表态。

如今的南山设备,各方面的实力已经非同小觑。

他倒也不是特别担心会掉链子。

“电池设备和半导体相关的研发是未来非常有潜力的一个领域。”

“虽然对我们公司来说,这方面的积累比较少,但我们还有时间。”

“前期可以一步一步的完成部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在未来五年内全面的追上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也是够用的。”

“当然了,如果进度能够有所提升,那自然就是再好不过了。”

曹阳倒也没有给大家太大的压力。

虽然他也可以自己出手,加快一下这个进度。

事实上,他肯定也会出手推动一把。

但肯定没有必要所有的设备自己都去参与研发,也没有那个时间啊。

接下来,曹阳再对其他一些关键零件和分公司提出了一些要求,南山集团各个版块的业务,立马就开始朝着2006年的目标而努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