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掣肘】(1 / 2)
深秋时节,永嘉城依旧如往日一般繁华喧嚣。</p>
皇宫西北面的御街上,有一座极其庄严威重的官衙,行人路过此处会自觉地放轻脚步。</p>
因为这里是大齐军事院,节制天下兵马。</p>
正堂之内,檀香袅袅,书吏们无不屏气凝神。</p>
他们的表情都有些奇怪,仿佛不知自己应该喜悦还是肃穆,根源便在于昨日午后那封从北疆送来的紧急军报。</p>
长桌之北,首席军务大臣、荣国公萧望之面色沉静,看着手中的军报。</p>
韩忠杰、张旭、陈澜钰、沈玉来和李景达等五位大臣分坐左右,手里亦有一份军报的誊抄本。</p>
萧望之清了清嗓子,环视众人道:“诸位如何看待这封军报?”</p>
一片沉默。</p>
李景达坐在末位,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其他人。</p>
如今军事院以萧望之为首,他的名望和资历自然可以镇住其他人,而韩忠杰、张旭和陈澜钰各领一座京营,沈玉来则是禁军主帅,唯独李景达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军务大臣,显得格外孤单无助。</p>
这似乎都比不上他在定州的处境,当时他好歹还有侯大勇和郑修齐这两名心腹,定威军和奉福军对他不会有任何违逆之心。</p>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景达自从在边疆待了两年,整个人的气度发生很大的改变,不再像往日一般毛躁易怒,相反颇为沉稳淡然。</p>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萧望之身上,正准备打破沉默,忽地有人开口说道:“国公,这是大捷啊!”</p>
萧望之转头望去,只见韩忠杰的神情略显激动,于是微笑道:“大捷应该算不上吧?”</p>
“如何不算?”</p>
韩忠杰右手握着军报,欣喜道:“数十年来,我朝边军骑兵从未正面击溃过景军骑兵,如今在山阳郡公的指挥下,厉指挥使亲率飞羽军深入敌境之内,一战歼灭景军主力骑兵将近七千人,实乃鼓舞人心之大胜!”</p>
他的表情不似作伪,其实他这种心情也能理解。</p>
如他所言,景军骑兵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始终拥有压倒性的优势,逼得大齐将士只能被动防守。</p>
这次飞羽军取得如此战果,足以粉碎景军骑兵的骄傲和自信,确实是一场浓墨重彩的大捷。</p>
唯一不太完美的是,飞羽军自身也付出三千余骑的代价,但是考虑到景军骑兵的实力,此番飞羽军将近一比二的战损比也不是不能接受。</p>
李景达看了一眼韩忠杰,心里默默道:“装模作样。”</p>
坐在韩忠杰对面的张旭放下军报,淡淡道:“大捷?不见得吧。”</p>
韩忠杰微微一怔,不解地问道:“张侯何出此言?”</p>
张旭眼帘微垂,面无表情地说道:“如果是边军步卒取得如此战果,莫说是一换二,就算是二换一也是好事,但是骑兵不能这样用。诸位自然知道,我朝素来缺少战马,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兵更加不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用骑兵去和景廉人换命。对方拥有多处养马胜地,景廉人更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骑兵。”</p>
韩忠杰眉头微皱,萧望之依旧神色温和。</p>
张旭继续说道:“飞羽军这一次折损近四千骑,需要多久才能恢复元气?我认为景军会欣然接受这种兑子,因为我军的骑兵每少一人就需要很大的代价才能填补空缺,而对方不存在这样的顾忌。要是继续用这种方式取得胜利,等我朝边军骑兵损耗殆尽的时候,谁来对抗景军骑兵?将来的北伐之战当中,靠谁来掩护大军侧翼?靠谁来应对景军骑兵突袭?”</p>
韩忠杰沉吟道:“张侯言之有理,是我考虑不周全。”</p>
张旭摇头道:“言重了。”</p>
堂内再度陷入沉寂。</p>
萧望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不慌不忙地说道:“按照永定侯的意见,定州都督府此番出战非功实过?”</p>
李景达闻言不禁抬起头,正要开口表态,却看见萧望之朝自己望来。</p>
目光中隐含劝阻之意。</p>
他便按下心中的冲动。</p>
那边张旭沉静地说道:“国公容禀。在末将看来,飞羽军此战确实有功于大齐,至少明面上是我军取胜,不仅成功驱赶敌军骑兵,让对方无法继续袭扰我朝边军,又取得实打实的战果,自当褒奖。”</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