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和小偷(附录《道德经》第三章解读)(1 / 2)
禅师和小偷</p>
禅师隐居山中,结庐而住,自耕而食。</p>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做完了一天功课的禅师信步走出门,月下的山景,一下子吸引住了禅师。</p>
禅师沉醉其中,许久而归。</p>
刚到门口,发现屋内人影晃动:原来有小偷在行窃!</p>
禅师知道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值钱的,便伫立门口静候小偷出来。</p>
空手出来的小偷,见禅师挡住门口,惊慌失措,呆在那里。</p>
禅师温和地对他说:撥感谢你赶了那么老远的山路来看我,但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你。山中秋夜寒气浓重,我看你衣着单薄,这件衣服送你上路吧!斳说完脱下身上的衣服,披到小偷身上,让开一条路:撥走吧!夜深了,路上小心!斳</p>
小偷脸有愧色,落荒而逃走</p>
禅师望着月下小偷远去的背景,叹道:撥可怜的人儿,但愿我能把天上的这轮明月送给他!斳</p>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禅师打开大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件衣服,折得整整齐齐,用油纸包着。</p>
正是禅师昨夜送给小偷的那件。</p>
禅师收起衣服。</p>
这时,一轮红日在山项了,禅师面对太阳,双手合什,自言自语:撥我真的已送他一轮明月了!斳</p>
附录:</p>
《道德经》第三章解读</p>
【帛书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p>
【通行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p>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帛书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p>
〖通行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p>
【大义】:从本章开始,《道德经》将目光精准对准了统治者。</p>
受当时资讯传播手段的制约,老子无法如后世的马丁·路德·金那样,在电52视演讲或现场演讲中冲支持者高呼:“我有一个梦想!”,因此,要想影响更多的人,最佳选择无疑就是去影响统治者,这是无可厚非的。</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