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有你的信(2 / 2)

加入书签

在没有网络的八九十年代,通过写信和笔友交流成了一件很流行的事情,报纸、杂志、电台等各种媒体上都会有专门的交友栏目,为读者、听众提供便利,帮助他们结识笔友,而在大学里,也有人在公告栏里贴上自己的文章和通信地址,等人写信过来交流。

就像日后的网友一样,许多人都通过这样的方式结识了新的朋友,不少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信之后,会选择见面,甚至还会有情投意合的步入婚姻殿堂。

尤其是今年五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不少人都在这场讨论中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位笔友。

在大学校园里,谁要是有几位笔友可是很时髦的事情,光凭这个就足以吸引他们了,更何况还是女生笔友,这下大家伙纷纷放弃军事博物馆,表示愿意跟文轩思去北京师范大学。

就连邢如华也一本正经地说道,“加强各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我们的责任么,既然这样,我也跟你们去好了!”

“嗯,的确如此,不过师范大学有我们这些人去就足够了,要不然华子你就去北体大吧,我那儿也有发小,刚好你可以去跟他们打篮球!”文轩思打趣道。

闹哄了一番,全宿舍除了林楼都去了,林楼借口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打算利用周日的时间把报告写好。

他们都知道林楼如今跟着吴委员的团队在学习,于是也没有强求,只是在回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兴奋地说着师大女生的魅力,并深深地为林楼感到遗憾,“你不去真是太可惜了,一路上起码有十个女生给我打招呼,说不定下个星期我就能收到她们的信了!”

林楼丝毫不怀疑这件事的真假,如今正是大学生社会地位最高的时代,人们对好大学的向往是发自肺腑的,穿着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衣服,去全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哦,得除了隔壁的北大。

周一中午下课回来,他们习惯地去宿舍楼门口的传达室取信,黄亚翔挤进去翻了翻,“林楼,有你的信!”

嗯?你没去师大啊?怎么这就收到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