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第二回合(1 / 2)

加入书签

朝阳铺陈在巍峨的宫殿上。东朝房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有些拥挤。资历浅的官员都只能站在走廊上。

能参加廷议的官员的范围,前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但,外朝廷议,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今日议论人事,不能说吏科给事中们没资格来吧?

再比如锦衣卫,他们要来坐听,这是不可能被赶走的吧?还有,记录的书吏,超品的勋贵们,等等。这些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看热闹可以,说话没资格。通俗点,叫列席旁听。所以,有资历浅的官员被挤在门外,情有可原。

此时廷议尚未开始,众官员自是各自与友人、同僚们议论着。

其实,若是按照惯例,廷议在清晨就要开始,绝不会拖到上午九点钟。大臣们常朝基本都在凌晨五点。各衙门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哪有九点才开始廷议的事?

然而,任何制度、规矩在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慢慢的松散。像大周朝的常朝,只在逢三六九日,而不是每日常朝。真理报出现后,部院大臣们都习惯了先读报,再议事。

故而,何大学士将时间定在了上午巳时。这个举动,深得众位部院大臣们之心。

此刻东朝房中大臣们议论的焦点自是等会就要廷议的人选。九月底武英殿议事,共有四名候选人被廷推。然而,曾缙、殷鹏被天子否掉,只剩下宋溥、俞子澄两位大人。

而恰恰是,今天早晨的真理报上,头版头条刊登的通政使俞子澄的文章:建议增收商税。这显然是向何大学士交投名状。而宋天官与何大学士的关系恶劣。

就剩正反两方。今天将是摆明车马的较量。

宋天官拿出怀表看了看,咳嗽一声,宣布道:“开始吧。”天子令何大学士廷推,但主持廷推的依旧是吏部尚书宋溥。这是吏部尚书的地位体现。秉持铨政。

当即便有书吏在朝房正中摆好书案,放好书册,笔墨。

提名程序,上次已经走了。此次廷推,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剩下两位候选人,投票等天子定夺而已。但朝争,恰恰是这种一力降十会,短兵相接的路子更令人热血沸腾。

安静下来的东朝房中,这时便有些微微的躁动,响起低低的交谈声。

这时,趁着书吏摆放东西的时候,宋天官忽然对居中前排而坐的何大学士道:“何相,我近日听了一则传闻,听说贾府有人在国孝期间偷纳小妾。”

“哦?”喧闹之声,忽而大起来。宋天官这是当面挑衅啊!

谁不知道贾环是何大学士的干将?贾环在推行一条鞭法的辩论中出了大力。负责京中的舆论。一干科道言官,被压的没法找何大学的麻烦。试想,附在真理报后面的言官奏章节选,谁在意?都在看头版头条吧!

国孝期间偷纳小妾,往大了说,对皇家大不敬,其罪当斩。往小了说,触犯礼法,要罚银或者打板子。宋天官在廷推投票之前,忽而说起这件事,明显是给何大学士施压。试图左右票数。

何朔六十多岁,身材高大、消瘦,一身正一品的文官绯袍,很有宰辅威仪,瞥了宋溥一眼,淡淡的道:“听说?宋尚书几时改为风闻奏事?若有实据,交有司论之。”

何大学士态度强硬,语带讽刺。当即就有人哄笑。至少有一半人在笑。

宋溥给何朔弄的无话可说,他没想到何朔竟然是这个态度。这让他后面准备的一箩筐言语都没法说。

宋天官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甩官袍,上前在书册上了写下他和俞子澄的名字。尔后,有:廷推资格的大臣们依次上前,在书册上签押投票。

稍后,中书科中书舍人费敏政上前统计票数:宋溥24票,俞子澄25票。

这个结果多少有点出乎众朝臣们的意料。宋天官站在何大学士的对面,竟然只差一票!

顺亲王微笑着看着这个结果,很明显他游说南安郡王起了作用。卖了宋溥一个人情。再用史家的史鼐上任兵部尚书,在这次朝政风波中,晋王就不亏。

结果出来后,宋天官面无表情的宣布了结果,道:“诸君还有何话说?若没有,就散了吧。”廷推结果,吏部报军机处。军机处送天子批阅。

短兵相接,结果是只差一票。还是要天子裁决。

从东朝房里看热闹出来的朝臣们,都有些意兴阑珊。虎头蛇尾嘛!剧本不应该是:宋天官挑衅何大学士,然后,何大学士“吊打”宋天官吗?

然而,当所有朝臣以为今天的事就这样结束时,下午军机处上报给天子的奏章被人抄出来,朝野哗然。

何大学士只向天子上报了一个候选人:通政司通政使俞子澄。显然,何大学士对宋天官很不满。

十月上旬的秋风在京城中肆掠,寒意阵阵,一如此时激荡的朝局:何大学士和宋天官的矛盾浮到水面上。

深秋时节,西苑里菊花绽放,而林木皆叶落枝疏。树蓠、园莆里,有风吹卷起来一阵阵的黄叶。几名太监将天子批复的奏章送往军机处。

文渊阁中,轮值翰林签署画押,接了奏章。他们打开天子批复十月初五廷推结果的奏章:再议。

消息传出,这又是令朝臣们极其意外的一个决定。

有些人作出解读:很明显,天子要册封杨贵妃为皇贵妃。只要何大学士上一个奏章,或者指使亲信官员,上一个奏章。这件事就会迎刃而解。

但,朝臣们会内心里会思考,自雍治十三年来执政的何大学士,地位是否不再是如日中天,是否是有机可趁?

雍治天子的这个决定,仿佛是将已经沸腾的朝局中加了一把火。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暗流的漩涡正在不断的扩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