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三元(2 / 2)
赵祯不喜欢王刚,几乎是没有疑问的,若是将王刚定为头名,必然引起赵祯反感。</p>
可王刚的卷子写的又太好,不定第一有失公平,更何况王刚对赵曙还有救命之恩。</p>
赵曙有些左右为难,赵祯却说道:</p>
“你不用顾忌朕,就把你心里的第一名讲出来。”</p>
赵曙最后还是说道:“盛长枫不论文采还是远见,都非其他学子可比,当定为榜首。”</p>
赵祯笑容收敛,一脸的阴沉,似乎很生气。</p>
这是赵曙被立为太子后,第一次与赵祯意见相左。</p>
之前无论何事,赵曙都以赵祯马首是瞻。</p>
赵祯又拿起王刚的卷子,虽然心里也认为王刚最好,可一想起他和邕王不清不楚的关系,心里就膈应。</p>
“朕记得盛长枫是今科会元,他乡试如何?”赵祯突然问道。</p>
赵曙老实回道:“盛长枫乡试也是头名。”</p>
赵祯眉毛一挑,说道:“殿试再是头名,他就是连中三元?!”</p>
赵曙回道:“盛长枫才华有目共睹,确有连中三元的实力。”</p>
赵祯问道:“盛家,是那个与王老太师联姻的盛家吗?”</p>
赵曙不明白赵祯问的是什么意思,丞相韩琦站出来说道:</p>
“王老太师的嫡女,正是嫁给盛盛大人。”</p>
赵祯突然笑道:“朕记得,王老太师曾经就连中三元,被先皇委以重任,后又拜相。”</p>
赵曙终于明白了赵祯的意思。</p>
当年王老太师连中三元,却并没有留任翰林,反而被先皇外放为官,历练了好些年才被调回汴京。</p>
“启禀父皇,盛长枫虽然才华出众,但毕竟年轻,可授予状元,然后外放为官,好好历练几年。”</p>
赵祯满意了,拿笔在王刚的卷子上画了个圈,说道:“此次殿试,盛长枫文采出众,见解不凡,点为状元,授江南西路洪州府知县一职。”</p>
赵曙眉头一皱,没想到赵祯竟然把王刚调到洪州府。</p>
洪州府虽然属于江南路,可是更靠近江西,并不富裕,并且盛产土匪。</p>
王刚跑去那个地方为官,先不说前途,可能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p>
赵曙想劝赵祯收回皇命,不过刚走出一小步,他后面的丞相韩琦就拉了拉他的衣袍。</p>
“太子殿下,皇命难为。”韩琦小声的说了一句。</p>
赵曙顿时如遭雷击,这才意识到,若是再劝赵祯,可能他自己都要受到牵连,更容易引起官家厌恶。</p>
王刚被点中状元后,剩下来的榜眼探花就简单的多,矮个子里面拔尖,赵祯随便挑选了两份文章过的去的卷子,定为榜眼和探花。</p>
至于其他名次,赵祯也没了兴趣,就让赵曙定名次。</p>
“太子,盛长枫的卷子你誊抄一份,好好看看。”</p>
赵祯只是讨厌王刚这个人,对于他商税的提议还是很看好的,让赵曙拿回去研究一下,过几天列个条陈上来。</p>
赵曙能说不吗?他想着有机会见王刚一面,一方面安抚他,另一个就请教商税改革。</p>
殿试结束后第三天是放榜的日子,也是汴京城最热闹的日子。</p>
盛在家里等了三天,心里急的有如热锅上的蚂蚁。</p>
好不容易等到放榜的日子,天没亮就让侍从冬荣去看榜。</p>
他没等来冬荣,却等来报喜的人。</p>
当报喜的人说出王刚中了状元,并且还是罕见的连中三元后,盛高兴的差点晕过去,还是王若弗眼疾手快扶住了他,才不至于出丑。</p>
放榜之后,一甲前三名需要去皇宫谢恩,同时皇帝会正式授官。</p>
王刚得知自己虽然连中三元,却被调去洪州府当知县。</p>
反而是名次更低的榜眼探花,甚至是二甲前五名都留任翰林院。</p>
他明白,自己还是被邕王之事牵连,遭到官家赵祯厌弃。</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