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实力就是最好的回击(1 / 2)

加入书签

新潮赏的争议,在接下来的几天持续发酵。</p>

《鸡蛋与高墙》已经发了上半部,水平不输以往获奖作品,而《伊豆的舞女》尚且未有一字一句流出。</p>

一边有硬实力,一边什么样都不知道,两部作品在网上的舆论口碑逐渐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面来。</p>

认为评选有黑幕,为《鸡蛋与高墙》鸣不平,在10号开始就成为了主流舆论。</p>

对于《伊豆的舞女》为何能够获奖这件事,黑子们经过不断地挖掘信息,终于逐渐整理出了一套能够逻辑自洽的说辞。</p>

新潮社为了止住销量下滑的趋势,伙同早稻田文学部,在此次新潮赏中评出一个容貌帅气的新人作家,后续会以营销偶像的方式来营销此人。</p>

新潮社此举的终极目标,是将作者偶像化,将读者粉丝化,将文学商业化……</p>

当这套逻辑广为传播的时候,更大范围的质疑和批判,才是正式降临。</p>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出版社的同行们。</p>

比如讲谈社的某位编辑,借朋友的账号,破口大骂“新潮此举是在侮辱文学”。</p>

集英社的某位高管,阴阳怪气地讽刺新潮看到销量落后竞争对手后就着急了,开始玩偶像商业那套玩意了,实属是拉低了整个出版界的下限。</p>

其次,作家群体开始下场。</p>

一些曾经获得过新潮赏的作家,直接下场嘲讽说:“一个新人作家都能拿的奖,毫无含金量,请你们把我的奖收回去吧”。</p>

培养一个帅气的作家,靠着他的名气可以拉动很多销量,卖许多周边。</p>

这种行为在普通人眼里,叫恰烂钱,但并不妨碍庞大的粉丝群体为哥哥买单。</p>

这套模式如果推广开来,受影响最深的,当然就是勤勤恳恳写作的正经作者们了。</p>

到了最后,一些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也不得不下场了,或隐晦或者直白地表达了对此次评选的质疑,统一传递出抵制文学商业化运作的口风来。</p>

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下,也不知道编辑二部的主编还笑不笑得出来,松枝清显红得比他想像得要快很多,只不过红的是“黑红”罢了。</p>

这些天来,松枝清显都没怎么出门。</p>

他这人怕麻烦,为了避免出门被认出来,干脆就在家当起了宅男。</p>

就连阿润小姐那儿,他都没去。</p>

也不知道阿润小姐是不是等到花儿都谢了……</p>

在家和岳母、小姨子斗智斗勇,妻子也回家住了,一家四口住在一起,明显让整个家多了几分欢乐,日子过得还算快。</p>

转眼就过去了将近半个月。</p>

新潮赏引发的文坛轰动,全网谩骂的舆论,在第三天达到巅峰后,就一直慢慢滑落。</p>

对于“三岛”这个新人作家的好奇与议论,对新潮赏背后的黑幕批判,都逐渐失去了流量。</p>

热度毕竟是有时间性的。</p>

生活本身是忙碌仓促,网络上的奇葩事件又那么多,当然没多少人会持续关注这件事。</p>

尽管编辑二部一直在给松枝清显买推广,买流量,都阻止不了热度下降的趋势。</p>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7月20号这天,新潮社的官推发了两条推文。</p>

第一条发在早上,是宣布《鸡蛋的高墙:下部》等多本原来预计在新潮八月刊发表的作品,延后到了九月发布。</p>

这一条推文,外人自然看不懂。</p>

但在同行的眼里,无异于把新潮两个编辑部的矛盾公开化了。</p>

对此,编辑二部很快作出了回击。</p>

新潮社的官推下午发布了第二条推文,确定《伊豆的舞女》将会刊登在八月月刊上的同时,把第一章完整地发表了出来。</p>

然后,松下主编反手就买了一个热搜。</p>

【实力就是最好的回击!】</p>

因为这波操作,本来都快平息了的热度,又被炒了起来。</p>

抱着评鉴、质疑、批判的心态,无数人打开手机围观,就为了看看新潮这次力捧的新人会不会闹出大笑话来。</p>

结果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p>try{ggauto();} catch(ex){}

猫目洞酒吧里,阿润撅着小嘴,表情有些幽怨。</p>

她这些天来都很幽怨。</p>

那年轻人,说了让她蹲着看新潮赏直播,她看了。</p>

本以为他第二天就会过来……</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