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张老先生(1 / 2)

加入书签

陆宁出门向东走去,才走百十步,就听到有人问道:“陆宁,去哪儿啊?”</p>

“是李大伯啊,我上老先生家去。你手上的伤刚好,这两天就不要干活了,别抻着。”</p>

陆宁边走边和遇到的人打着招呼。</p>

小镇人少,相互都很熟悉。</p>

石路的东头尽处,有一处矮石墙围起大院,院内有一排青砖房子,共四个房间。</p>

房子外形简朴,最大的一间房顶四角有木制的房檐,是唯一的装饰,房檐被雕刻成波浪状,一条金色大鱼破浪而起,有鱼跃龙门之势。</p>

“田,田地的田。”陆宁刚走进院,就听到一阵整齐的童音从第一间房中传来,这是镇里的学堂。</p>

三间房子里有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读书识字。</p>

他知道,第一间房子里的孩子最小,有一个稍大的孩子在教他们识字,这个孩子往往是学堂里学字最好的一个。</p>

陆宁对这一切太熟悉了。</p>

他小时一直是学堂里最好的学生之一,经常被轮换着教小学童识字。</p>

想起小时候,陆宁不禁想起阿水、大牛、兰花等儿时伙伴,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p>

身体消瘦、左眉上有颗黑痣的阿水十分聪明,他也是学堂里习书学字较好的学生。</p>

刚入学堂时,身体粗壮的大牛学的最慢,常常学了后一个字就忘了前一个字,老先生无奈,就让陆宁和阿水帮助大牛,陆宁还好,性格随和,阿水则时常欺负大牛,而兰花总会护着大牛。</p>

如今,阿水随家人不知搬去了哪里,大牛娶了兰花,去城里做了帮工。</p>

这里,再也没有了他们的欢笑声和打闹声。</p>

陆宁摇摇头,走到第三个门口,向里望了望,然后走进第四间屋子里。</p>

这间屋子里家具不多,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床,一个大书架,墙角还有一小铁炉。</p>

此时,炉上水壶里的水已经开了,正在冒着热气。</p>

他直接走到书架旁,把《子论道书》放在书架上,走到炉边,拿起水壶沏了一壶茶,又来到书架前,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p>

这座学堂是张老先生出钱盖起来的。</p>

老先生收学生从不收取费用,自种一块地,也够平日所需。</p>

当然,种地时一定会有不少人来帮忙,都是自发的。</p>

听人讲,张老先生在一个大地方教过书,据说是一个县城,还做过官,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p>

先生因在官场中受奸官所迫,报国无路,只好弃官回到老家,做起了教书先生。</p>

陆宁记得,先生回来时,正是年关之前。</p>

他带回两辆大马车的东西,一辆马车装着一整车书,另一辆装着几个箱子,还有好多罐酒。</p>

这酒肯定比镇里自家酿的酒要好,虽然自家酿的酒也是很珍贵的,而且主要是在过年时候喝。</p>

他还记得,在学堂成立的当天,几乎所有人都来庆贺,老先生将酒取出做为答谢,就连他们小男孩,也分到一口酒,他当时被酒辣的直吐舌头,阿水喝了一会后就东倒西歪,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p>

在老先生让人将两大串爆竹点燃时,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让他现在还记忆犹新。</p>

“书看完了?又想看什么书?”张老先生手拿着一本书,一进门,看到陆宁,就开口问到。</p>

老先生想到陆宁看的是《子论道书》,而且是看过多次,冲着陆宁点点头。</p>

“噢,我先翻翻,还没定呢。”陆宁放下书,来到桌边,给老先生倒了一杯茶水,双手递上。</p>

“你天性聪颖,悟性之强,更是吾之平生少见。但你要记住,无论你读什么书,都不应以书为尊。学尽,悟全,只不过是重复别人而已。取百家之长,后思之,方可出新,虽难如上青天,吾之不弃也。所谓读千卷书,也须行万里路。思,实为圣之唯一也。”</p>try{ggauto();} catch(ex){}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