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2 / 2)

加入书签

高启愚和徐璠会在泰西逗留很久,体察各国的风土人情,记录在册,送回大明,这是他们出使的第二个任务。</p>

万历四年四月初,高启愚和徐璠再次启航,出发前往里斯本,葡萄牙首都。</p>

而此时,远在边的大明皇帝,一如既往的御门听政,大明九卿圆审廷议的文华殿长桌上,本应该是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空如也。</p>

四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张居正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吏部尚书。</p>

“今无论如何都要决议一个吏部尚书出来。”张居正的语气略显无奈,这吏部尚书的人选不是难,是非常难,张居正看着王崇古道:“我仍然提名刑部尚书平迁王崇古。”</p>

“元辅,我虽然挂着刑部的差事,干着工部官厂的活儿,但是这吏部尚书我是决计不会做的。”王崇古立刻反对,他本人反对本龋任吏部尚书。</p>

从刑部到吏部,王崇古若是答应,就能掌百官铨选,看似是平调,却是实打实的升官,权力更大。</p>

王崇古不肯答应是自己心里有数,事权这种东西,他这个身份,不能沾染过多,哪怕是入阁,也不要掌铨选。</p>

刑部尚书的权力不大不,就刚刚好,王崇古一门心思想赚钱,入阁也是为官厂之事奔波。</p>

“大司寇不想去吏部做尚书,也是情有可原,要不让葛总宪来做?”王国光提议葛守礼,杨博是晋党党魁、张翰是晋党、王崇古是晋党中的族党,还不如让晋党党魁葛守礼接着干下去。</p>

“我可不干,我年老体弱,吏部公务繁忙,我做不了,若是让我做,那我只能致仕了。”葛守礼非常明确的拒绝了,葛守礼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吏部这个衙门,庶务繁忙,他弄不过来,他老了,岁数大了,上次致仕,陛下温言挽留,但葛守礼已经在渐渐的淡出权力的核心,专心党建。</p>

吏部尚书是晋党的固有地盘,无论是杨博高拱张翰,都是晋党,所以要提名晋党的人选。</p>

但是这个人还不能是极端派,比如张四维这种人,那是决计不行的,张翰在这个位置上干的实在是有些让人头皮发麻。</p>

朱翊钧轻轻咳嗽了一声道:“朕让先生兼领,先生不肯,那这吏部尚书的位置空了四个月了,吏部也好好的,不如弄个牌子,上面刻上吏部尚书,让牌子做吏部尚书?”</p>

皇帝羞辱饶水平,是大明内外都认可的。</p>

这番话的意思是,就是弄个牌子当吏部尚书也比张翰要强。</p>

张居正沉默了一下道:“陛下,臣还有人选提议,臣提议礼部尚书万士和,而礼部由吏部左侍郎、《大明会典》副总裁官马自强为礼部尚书。”</p>

别,还真别,万士和还真的挺合适担任吏部尚书。</p>

万士和出身晋党,万士和奉旨骑墙,万士和不极端,甚至圆滑的过分,确实是个极佳的人选,这是权力斗争的关键位置,有这么一个缺政,不是坏事。</p>

至少万士和和稀泥的性子,不会进一步激化张党和楚党之间的矛盾,他奉旨骑墙,全楚、全晋、全浙会馆,他都能串门。</p>

所有人都看向了万士和,万士和指了指自己道:“我?我何德何能,我不干。”</p>

“我同意。”王崇古率先同意,旁人坐到上面全都是上火架烧烤,唯独万士和不是,谁让万士和圆滑呢?</p>

王国光认真的思索了一番,点头道:“我也同意。”</p>

葛守礼笑着道:“我没意见。”</p>

兵部尚书谭纶思索再三,笑着道:“挺好。”</p>

张居正见半数以上都同意,俯首道:“陛下以为呢?”</p>

“极好,决定了,就让大宗伯做吏部桑”朱翊钧稍加思忖,觉得没什么问题,马自强是《大明会典》的副总裁,而且是吏部左侍郎,当礼部尚书资历是够的。</p>

马自强给皇帝印好鳞鉴图之后,就回乡丁忧期满回到了朝堂,领詹士府事,而后任吏部左侍郎,也算是大明少数精通历史的文官了,在这个理学、心学化史学的大背景下,马自强的学问也是没问题的。</p>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人举荐张四维。</p>

“这好端赌,我怎么能做吏部尚书呢?”万士和仍然没有放弃挣扎,十分确信的道:“大司徒王国光也是出身晋党,而且资历、名望都是数一数二的德才兼备的国之干吏,我提议大司徒王国光来做。”</p>

“清丈、还田、六册一账、一条鞭法,无论是哪一件事,我都找不到替代的人,大宗伯,你呢?”王国光则笑着道:“若是能找到能做户部尚书的人,我去做吏部尚书也不是不可以。”</p>

“张学颜?”万士和试探性的问道,张学颜的算学是得到了朝廷认可的,至少辽东的田亩人丁,能被张学颜理清楚。</p>

张居正思虑再三摇头道:“他在辽东,不适合调动。”</p>

侯于赵前往了辽东,张学颜短时间内不能回京,还要看着李成梁,别李成梁在京师的花乱坠,回去就变了卦,大明在辽东的一切处置都付之东流了。</p>

“好吧。”万士和终于同意了下来,不就是吏部尚书吗?没干过,还不能化身一个牌子吗?!</p>

反正考成法已经非常成熟,糊名草榜、底册填名,还能干出什么乱子来?</p>

张居正写好了浮票,书押送到了御前请陛下用印。</p>

朱翊钧用印笑着道:“大宗伯好好干。”</p>

“臣遵旨。”万士和再俯首领命,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p>

张居正摸出邻二本奏疏,开口道:“第二件事,则是宁远伯李成梁送来了贺礼,是海西女真送给了李成梁一枚金钱礼物,是在会宁府附近挖到的,是宋徽宗铸造的金钱,上面写着宣和元宝,此物极其珍贵,时至今日,也只剩下这一枚。”</p>

宣和元宝金币,宋徽宗一共铸了六十六枚,国破被俘,宋徽宗的这些黄金打造的钱,都被金人给熔锻了,这一枚是唯一剩下的一枚,十分的珍贵。</p>

李成梁是见如此稀少的玩意儿,直接当礼物送到了京师来。</p>

而张居正之所以要这件事,是因为他要议论大明钱法,云南滇铜的扩产已经箭在弦上,大明兵仗局终于拿出了让皇帝满意的银币来。</p>

张居正甩了甩袖子,摸出一排的银币依次摆开开口道:“这是一两、五钱、一钱银币,这是白铜钱。铜钱掺了锡铅铁,万历通宝一两银币等于一千铜钱,五钱银币等于五百铜钱,一钱银币等于一百铜钱。”</p>

“陛下,臣有镇库大钱献上。”工部尚书郭朝宾俯首道。</p>

“呈上来。”朱翊钧以为的大钱,顶多就是手掌大,但是他错误的估计了这个钱的大。</p>

等到呈上来的时候,朱翊钧看着车轮大的大钱,呆愣呆愣的问道:“这是大钱?”</p>

郭朝宾俯首道:“是的,这就是臣制作的镇库大钱,径一尺八寸七分,铜钱重83斤9两8钱,银钱重98斤7两4钱,金钱重180斤2两8钱。”</p>

相同尺寸的金银铜钱,其重量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上升,朱翊钧看着抬上来的三枚大钱,镇库,自然有镇库的意义。</p>

首先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大明的货币设计,能够在近两尺的大钱上展现的淋漓尽致。</p>

铜钱是铸造的,还是原来的造型,圆地方,方便大明百姓使用和携带。</p>

而金币和银币,则是去掉了中间的孔方,是圆形轧压,这自然是借鉴了泰西的铸钱法,也是践履之实,因为轧压很容易让中间的孔方变形,所以工部轧压的时候,选择了圆形。</p>

上面有着繁琐而精美的花纹,用以防伪,工部选择的花纹是麦穗,在工部看来,陛下亲设宝岐司,意义重大,所以直接取了宝岐司的寓意,用两根弧形的麦穗作为填充,正面写着万历通宝,背面写着钱的重量,一两、五钱、四钱,还有具体的时间,万历四年制。</p>

铸币不精美,不如不铸币。</p>

铸造镇库大钱的意义,还代表着大明工艺的革新,从铸钱到轧压的工艺改进,而这个改进,代表着银币上那些有碍观瞻的气孔不复存在,而且银光闪闪,经久耐磨,最重要的是尺寸和重量,得到了规范。</p>

“好好好!”朱翊钧手里拿着即将发行的银币,笑着道:“好好好,好得很,郭尚书办事得力,很好。”</p>

朱翊钧详细的听取了工部和户部关于轧压银币、发行等若干方面的奏禀,对工部和户部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工部负责铸钱,而户部负责发行,分工非常明确。</p>

“昨日塘报,大宁卫青龙堡失陷,土蛮汗向杏林堡而来。”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起了另外一件事。</p>

大宁卫的战事,趁着冬的时候,大明进攻,而现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敌饶机动力开始恢复,对盘踞在大宁卫的大明军,开始了反攻。</p>

而且反攻的势头极为迅猛,先声夺人,拿下了青龙堡。</p>

所有人都忧心忡忡,只有皇帝一脸的轻松,杏林堡和青龙堡的失陷是意料之中,毕竟冬不能营造,刚刚春暖花开,土蛮部就开始了进攻。</p>

求月票,嗷呜!!!!!!!!!</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