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 / 2)

加入书签

在绮兰殿,王自认为已经‘无路可退’,开始筹谋布局,和得立为太子储君的刘荣暗下较量。</p>

但在怎办熟于权谋,王也绝对无法料到:皇长子刘荣,除了得位正、品行佳之外,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优势。</p>

――刘荣,是开了天眼的。</p>

虽然只是知道大概的历史走向、重大事件,但对刘荣而言,便已经足矣。</p>

刘荣透过‘天眼’可以看到:在原本的历史上,景帝皇长子刘荣得封为太子储君后,栗姬所犯的第一个大错,便是怂恿兄长栗贲上奏,请废薄皇后,使太子母栗姬居椒房!</p>

被栗贲当着满朝公卿的面,毫不留情的指责‘霸占椒房’,薄皇后终也不得不主动找到天子启,请辞皇后之位。</p>

透过天眼,刘荣只看到这件事的后续,是薄皇后被废,移居偏宫;</p>

但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却并没有因此而搬出凤凰殿,住进自己朝思暮想的椒房。</p>

直到几年后,天子启病重弥留之际,栗姬喊出那句震惊后世人的‘老狗’时,栗姬,也仍旧是‘栗夫人’,而非:栗皇后。</p>

刘荣不知道历史上,栗姬终究没能得封为后、住进椒房,与栗贲那次‘请废皇后’有多大关系;</p>

更不知道此刻,王已经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再次开始算起凤凰殿。</p>

但刘荣很清楚:如果在这个时间线上,也同样发生了栗氏外戚‘请废皇后’的事,那刘荣就等于输了一半。</p>

剩下一半,就要看这个时间线上的母亲栗姬,还会不会喊出那句‘老狗’了……</p>

后者,刘荣不确定,也拿不稳,更无法提前规避。</p>

但前者,刘荣是有操作空间,以提前规避的。</p>

于是,在得封为太子、回到长安后的第二日,刘荣便带着母亲栗姬,来到了未央宫椒房殿。</p>

而对刘荣母子一行的到来,皇后薄氏,却好似早有预料……</p>

“儿臣荣,参见母后!”</p>

身着正装,带着母亲栗姬走入椒房殿,刘荣率先拱起手,对端坐于上首的皇后薄氏拱手一礼。</p>

而在刘荣之后,栗姬也按照刘荣先前的提醒,规规矩矩对薄皇后一俯身。</p>

“妾,参见皇后……”</p>

对于刘荣的恭顺,薄皇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p>

只微微点下头,旋即便起身,默然对刘荣拱手一回礼。</p>

但栗姬也如此规矩,却是稍有些出乎薄皇后的预料。</p>

“唔……”</p>

“也是;”</p>

“左右这椒房殿,不日便要易主。”</p>

“再怎么愚不可及,也总不至于这般沉不住气,在这种时候与我为难……”</p>

如是想着,薄皇后便也微微一点头,权当是回了栗姬的礼。</p>

――作为皇后,薄氏就算至今没能诞下子嗣,也仍旧是天子启每一个子女理论上的母亲。</p>

若是严格按照礼制,皇子、公主们出生之后,其实都应该被养在皇后膝下,也只能称皇后为‘母亲’。</p>

至于生母,皇子、公主们只能隔三差五见上一面,即便是见到了,也只能称一声:阿母。</p>

甚至就连这声‘阿母’,都还得避着人……</p>

而今汉家,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时,便被鲁地那些精熟礼制的儒生们,贬曰:礼乐崩坏。</p>

包括周礼在内的许多旧制,都在汉家被无限减配,甚至直接就是消失不见。</p>

就如皇后和诸皇子、公主之间的关系,从周时的‘必须养在皇后膝下,只能称皇后为母亲’,减配到了如今的:得称呼皇后为母亲,正式场合不能――至少是不该称生母为母亲。</p>

只是终究是‘减配’‘礼乐崩坏’,而非‘礼乐不存’。</p>

即便只是理论上的母亲,刘荣也丝毫不敢怠慢,该有的礼数一点都不敢缺。</p>

刘荣以‘儿子’的身份拜礼,作为皇后的薄氏,却不能以‘母亲’的身份对待刘荣。</p>

盖因为刘荣,不单是天子启的儿子之一,还是汉家的储君太子。</p>

还是那句话:储君,也是君。</p>

太后是君,皇帝是君,储君是君;</p>

但皇后,严格意义上却并不属于‘君’的范畴。</p>

所以,刘荣和薄皇后方才的见礼,几乎是这个时代教科书级别的:咱俩各论各的,我拿你当母亲,你拿我当储君。</p>

本是母子,但儿子又多了层储君的身份,薄皇后自然得持平辈礼了。</p>

待日后,栗姬若得封为皇后,母子二人之间也同样会如此。</p>

对刘荣,薄皇后念在其又是‘儿子’又是‘君’,一尊一卑中和,执平辈礼;</p>

但对栗姬,薄皇后就不需要太过屈尊了。</p>

――皇后不是天下人的‘君’,却也还是皇宫,至少是这未央宫的‘君’。</p>

对于栗姬这样的姬嫔,薄皇后不需要,也不能屈尊降贵,以平等身份交流。</p>

在过去,薄皇后知道这么做,会惹得栗姬极为不快,从而生出不必要的摩擦,所以往往都是躲着栗姬,能不见面就不见面的。</p>

今日见了面,却见印象中‘刁蛮跋扈’的栗姬,居然这般淡定自若,也是不由暗下一奇,只当栗姬这是胜券在握,才强忍下了脾气。</p>

却是不知:为了让母亲能达到这种程度,刘荣不知费了多少嘴皮子,更不知给母亲,讲了多少道理……</p>

“自先帝驾崩,父皇即立,我汉家便连生事端。”</p>

在宫人的引领下,带着母亲到殿侧落座,见薄皇后一副淡然自处,静候刘荣道明来意的模样,刘荣自也含笑开口。</p>

只是刘荣越说,薄皇后那淡定――甚至都有些淡漠的神容,便愈发带上了些疑惑……</p>

“太宗孝文皇帝、太皇太后先后驾崩,几乎是国丧连着国丧;”</p>

“之后又是吴楚乱起,整个朝野内外,都忙着一堆这场劫难。”</p>

“――便是儿这个娇生惯养的公子,都往睢阳走了一遭。”</p>

“以至于过去几年,都没怎么来拜会母后――就连太皇太后驾崩,母后哀伤之时,也只得草草来安慰母后几句……”</p>

稍微绕了个小圈子,为自己过去几年没能常来椒房殿、拜会‘母后’薄氏做出解释,刘荣便站起身,对薄皇后再一拱手。</p>

“儿,不孝。”</p>

“万望母后莫怪。”</p>

刘荣的这番话,倒是没有出乎薄皇后的预料。</p>

――过去这几年,别说是刘荣了,便是其他的众皇子、公主们,都基本没怎么来过椒房殿,来拜会薄氏这个理论上的‘母亲’。</p>

至于原因,自然不是刘荣所说的‘社稷多事,抽不出空’。</p>

皇子、公主们,最不缺的就是闲暇时间!</p>

便是国丧,也只是不能饮酒、食肉,聚众作乐而已,又没有‘国丧期间不能见皇后’的规矩?</p>

至于吴楚之乱,顶天了去,也就是刘荣和皇五子刘非,能舔着脸说一句‘忙着平乱,无暇抽身’;</p>

其他人脸皮再厚,恐怕也没脸说出这句:吴楚之乱,让我都没空来椒房殿,探望母后了……</p>

事实的真相是:凤凰殿的刘荣兄弟仨,不方便来椒房。</p>

因为很尴尬;</p>

因为刘荣这个‘准储君’,栗姬这个‘准皇后’的存在,使得这兄弟仨来了椒房殿,会很尴尬。</p>

不单是兄弟仨尴尬,薄皇后也同样会尴尬。</p>

至于广明殿、宣明殿的几位公子、公主们,则大都是怕得罪了凤凰殿的栗姬,便不敢来椒房探望薄皇后了。</p>

――栗姬,可从来都不是个宽宏大量的人。</p>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从什么刁钻的角度,莫名其妙的恨上一个人。</p>

而这样一个人,是皇长子的母亲,是大概率要成为皇后,乃至在将来成为太后的人。</p>

自然,广明殿、宣明殿的公子公主们,也就不敢为了薄皇后,而得罪心胸狭隘,又大概率会在日后成为‘后宫之主’,乃至‘天下共母’的栗姬了。</p>

这一切,薄皇后自是了然于胸。</p>

只是知道归知道,刘荣为自己找台阶下,薄皇后也不会点破。</p>

见刘荣起身谢礼,薄皇后也只是深吸一口气,旋即不冷不热道:“无妨。”</p>

“过往数岁,宫内外,确实生出了不少事。”</p>

“我又素来喜静,并不喜欢椒房殿,因为诸公子、公主的到来而变得喧闹。”</p>

说到这里,薄皇后也没忘瞥向刘荣身侧的栗姬,似是断定自己这番话,会让栗姬面上显出不愉之色。</p>

见栗姬仍淡定自若,仍是那副‘我悄悄听着,不说话’的乖巧模样,也只当是刘荣获封为储君太子,栗姬母凭子贵,也成长了些。</p>try{ggauto();} catch(ex){}

话说一箩筐,实则不过是瞥了一眼,又心下一动;</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