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莲怎么说?(2 / 2)

加入书签

何雪已经意识到,金莲这个窟窿堵不住了,她不能代表所有的女性,但却终归是有这种女性。</p>

但是杨辰却得意的道:“你看,就算是在反方三辩的心里,有钱和英俊也是排在志趣不同之前的,在西门庆具有富有、英俊的条件之下,下意识就排除了志趣不同这个可能。”</p>

那么刚才你所说的道德枷锁,又有多少是因为志趣不同,而又有多少是因为富有和英俊呢?”</p>

“”</p>

反方这边愣了好几秒,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正方,刚才何雪已经吃了一次亏,当然不能再说“你胡说”了。</p>

但刚才己方说的是那个意思吗?金莲是贪慕虚荣的女人,我可没那么说其他人也是啊?</p>

不过何雪的队友已经开始反驳了。</p>

“正方请注意,我方并没有对富有、英俊和志趣之间进行轻重区分,也没有将现代女性跟封建时期女性放在一起比较”</p>

“可反方刚才明明说道德是五千年封建主义对女性的枷锁啊?”</p>

“我们的主张不是”</p>

双方又开始撕扯,但李野知道反方已经无力回天了。</p>

越描越黑。</p>

何雪根本就不应该跟李野掰扯,或者说,何雪根本就不应该针对李野“攻心”。</p>

咱好好的辩论多好?非要玩阴招?</p>

后世那么多网络喷子的伎俩,李野但凡捡一两条出来,都能糊你一裤裆。</p>

“现在结束自由辩论,请反方先做总结陈词,正方最后总结陈词。”</p>

主持辩论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这歪楼都歪到哪里去了?宣布进入下一环节。</p>

反方的总结陈词还算精彩,但对方的四辩明显受到了刚才的影响,临时改动了之前的腹稿,把“法律是约束人类行为的标准”,向“道德不是唯一约束人类行为标准”的方向靠拢。</p>

这虽然听起来更合理,但却远不如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所坚持的“法律至上”思路更鲜明、更犀利。</p>

而在反方总结陈词的时候,李野飞快的写好了几句话,递给了己方的四辩秦永盛。</p>

秦永盛看过之后,也是迅速整理思路。</p>

等到他总结陈词的时候,他首先赞扬了反方的辩论很精彩,然后道:“道德是约束行为的标准,法律是评判善恶的手段,</p>

但道德约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俱进的,五千年前的道德标准,跟如今的道德标准已经大相径庭,</p>

但无论哪个时代,道德约束都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必要标准,</p>

相对于冷冰冰的法律,道德约束更有温情,更人性化,更能提前消灭无数人的恶念,避免和降低犯罪现象的发生。”</p>

“哗哗哗~哗哗哗~”</p>

现场的掌声很热烈,显然道德观念在众人的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五千年种文明的意识传承,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力量。</p>

双方总结陈词之后,辩论赛的正式环节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的观众提问环节,只是增加观赏性,活跃现场气氛。</p>

但是观众提出的问题,却挺严肃的。</p>

“请问正方辩手,如果真有女子与男子志趣不同,就只能在忍受道德谴责的情况下,才能结束一场错误的相爱吗?”</p>

杨辰等人看向了李野,那意思“兄弟,这问题就是问你的。”</p>

李野只好站起来,很正式的回答:“我不知道婚姻在你们眼里算是什么,</p>

但是西方的结婚誓词,是‘无论富有、贫穷还是健康与否,始终爱他、忠诚于他,直至离开这个世界,</p>

而在我们东方,则是更加痴情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那么婚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社会关系?”</p>

“我认为,婚姻是一种崇高的、高洁的契约关系,如果一方想要单方面解约,那么就是一种违约行为,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道德方面,都应该付出违约成本。”</p>

李野看向何雪,冷冷的道:“现在的法律已经本着公平、自由的主旨,给予了婚姻任何一方单方面解约的权利,那么你们连一点点的违约成本也不愿意付出了吗?”</p>

“如果如此神圣的契约关系,都不需要付出违约成本,那么婚姻的高贵何在?”</p>

“如果如此高洁的契约,都没有了一点点的约束,那么庄重的婚礼,又跟儿戏有什么区别?”</p>

“做人不能那么自私,只看到法律对自己有利,就把法律举得高高的,把道德踩的低低的,”</p>

“但接下来如果发现传统道德里面,也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呢?”</p>

“如果人人都以志趣不同为理由,掩盖了金莲那样的腌臜心思,那这个社会,还会有纯洁、干净的爱情吗?”</p>

“”</p>

“啪~啪啪啪~”</p>

稀稀落落的掌声响了起来。</p>

文乐渝刚刚开始鼓掌,裴文慧和李大勇就紧紧的跟上,表达了自己对自家哥哥的支持。</p>

而付英杰反应只是慢了半拍,就遭到文乐渝和李大勇的严厉瞪视。</p>

八人小团体进退一心,你脑子缺弦儿了?</p>

“哗哗哗哗~”</p>

掌声骤起,连绵如雷。</p>

其中鼓掌最热烈的,反而是何雪所希望鼓动的那些女生。</p>

83年,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啊!</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