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学习刘之野、赶上刘之野、超过刘之野(1 / 2)
李抗战,与刘之野是熟人,他正是街道办主任王姨家中的老疙瘩,而且他们两家关系莫逆,宛如一家人。</p>
那么,李抗战究竟为何会出现在警卫二师,还成为了一名士兵呢?</p>
这话还得从去年李抗战高中毕业说起。</p>
李抗战去年高中毕业,遗憾落榜。王姨夫妇建议他复读一年,今年再战高考,争取圆大学梦。</p>
可是这皮猴子,打死也不愿再读书了,坚决地拒绝了继续深造,一心只想毕业后参加工作,追求个人的生活独立。</p>
王姨夫妇最终无奈妥协,只得点头应允。细想之下,高中生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至少毕业后能步入公职,成为国家的一份子。</p>
知子莫若父,李景琦对李抗战的跳脱性格深感忧虑,唯恐他在工作中因冲动而酿成大错。</p>
他就想着磨一磨李抗战的性子,最好送出去锻炼一下。</p>
两口子正琢磨着怎么安排李抗战的时候,恰巧刘之野两口子前来串门子了。</p>
刘之野听闻王姨的忧虑,果断地表示:“王姨、李叔,此事我来处理。我保证,定能将抗战老弟锤炼成一块坚韧的好钢。”</p>
李景琦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哦?你的意思是推荐他加入公安队伍?”</p>
刘之野点头微笑,言简意赅道:“我们支队下半年的招新工作已启动,入选者将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p>
“我觉得可以把抗战老弟送去锻炼锻炼,这小子的性格我知道,虽野性难驯,但正义感强烈。</p>
他之前地每次惹事生非,他也并非恃强凌弱,而是挺身而出,为弱者打抱不平……”</p>
“这是没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只要走对了路,这臭小子一定会成才的!”</p>
李抗战在一旁站着,他一个小辈没还没长辈同坐的资格。</p>
其实是,李抗战向来对刘之野心存畏惧,因斗殴频繁,派出所成了他的“第二课堂”。</p>
他也不敢让父母知晓,每次都是刘之野出面将他捞出来。当然了,刘之野出面地后果也挺严重。</p>
李抗战听闻能当公安,即刻兴奋地跃起。长期受公安人员“熏陶”,他对这职业充满着敬畏,梦想着自己个儿有朝一日也能穿上警服,与犯罪分子进行较量。</p>
没想到,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p>
李景琦与王姨对此深感满意,李抗战热衷于当公安,既能得到锻炼,也让人放心他未来不会走偏。</p>
况且,还有刘之野这么大哥照应着,李抗战只要别不着调,未来的成就定然差不了。</p>
就这样,“精神小伙儿”李抗战被塞进了集训营。还别说,这小子有股子韧性,愣是熬过了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加上他文化水平高,成为了支队的重点培养对象。</p>
再后来,随着治安总队的改编,文化水平高的一些战士们就被挑选进了技术兵种。</p>
李抗战在那种环境下,毅然加入了炮团。凭借他出众的文化素养,即使身为新兵,其操炮技术也丝毫不逊色于老兵们。</p>
在二师,李抗战这样的典范屡见不鲜。原治安总队的战士们普遍文化水平高,多数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不乏高中生、大学生。</p>
这些高素质人才为警卫二师的技术兵种提供了丰富的优秀兵源,确保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p>
六十年代,夏国的战士们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他们中大部分仅具备小学文化水平,或是来自农村,鲜少有机会接受教育。</p>
这些朴实无华的战士们,却用他们的勇气和坚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p>
伟人说过:“要好好学习啊,一个军队没有文化可不行。”</p>
这时期每支部队里都有本政治部下发的《汉语拼音》,因为有的战士入伍时甚至还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平日里需要看这样书提升自己的知识。</p>
部队里也会组织学习文化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战士们学习新知识和巩固已经会的知识。战士们参加活动非常踊跃,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p>
夏军一直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早在红军时期,夏军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军队士兵的教育。</p>
当年收获季起义后,夏红四军就成立了教导队,专门教导军队中的中低层干部,每天除了和敌人交战,就是要用来学习。</p>
而随着规模扩张,各个部队都会开设随营学校,用来培训干部。</p>
夏红军委还把各个部队的学校整合起来,成立军事政治学校,让那些热爱学习,意志坚定的干部,进入到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现代军事教育。因此,夏红军能够出如此多优秀的指挥员。</p>
而对于普通的夏红军战士,军队对于他们的要求就是基本完成扫盲,需要能够认识至少认识500个字,能达到写信读文件的程度,如果真的非常热爱学习,那就可以继续深造。</p>
到了抗战前,夏红军战士的识字率普遍已经达到70%以上,另外地30%基本上都是新招收的战士,由此可见当时红军整体地文化程度是非常高的。</p>
在部队这个热血的熔炉中,即便是“碎铜烂铁”,也能被锤炼成坚韧不拔的钢铁战士。</p>
所以,部队的退伍转业战士们,就成为地方上炙手可热的人才。</p>
他们兼具文化与素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各行各业争相吸纳的宝贵资源。</p>
刘之野频繁深入部队视察,他的一些事迹也在全师上下传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p>
随着最新一期的《夏国解放军报》上的头版头条,“学习刘之野、赶上刘之野、超过刘之野”把“刘之野训练法”以及刘之野给推上了舆论地高潮。</p>
至此,“大抓教练员、大办教导队、大兴教学法”全面掀起了全军性地练兵热潮。</p>
有一次,刘之野在视察某步兵连队时,对部队里正在热衷地“刘之野训练法”又提出了著名的“练兵三问”。</p>
“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既没有指北针,又没有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到达指定位置?”</p>
“在各种距离上,在表尺规定的射程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一举枪就把敌人消灭掉?”</p>
“在两百米以内,在猛烈的炮火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用刺刀、枪托消灭敌人?”</p>
二师全体官兵听得知后若有所思,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广大官兵亲身体验教学方法、提出意见,进一步集中群众智慧,不断完善教学组训方法,在相互学习、互相探讨的教学实践中,锻炼本领、提升素养。</p>
总结,“红、活、硬、细、实”就是“刘之野教学法”精神内涵。</p>
“红”,就是思想红、跟党走。</p>
以信仰筑牢思想之基、以忠诚厚植制胜之源。牢固树立“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观念。</p>
“活”,就是激发官兵创新潜能,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扬军事民主,鼓励创新创造。</p>
“硬”,就是练强指挥能力,练好战斗本领,练硬战斗作风。</p>
“细”,就是对照战斗力能力指标,逐项卡、逐人训,做到因人施教、因装施教、因地施教。</p>
“实”,瞄准“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端正训练作风,从难从严练兵,全部精力聚焦备战打仗。</p>
最后催生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掀起全军群众性练兵热潮。</p>
“人人争当刘之野,个个练成小老虎。”这样的练兵口号响彻大江南北。</p>
因此,刘之野也成为了全军的大名人。</p>
对于这位功勋赫赫,荣誉无数的参谋长,二师上下皆引以为傲。</p>
因此,这位年轻的参谋长凭借其卓越的领导力和对部队的深厚情感,也赢得了全师官兵的敬佩。</p>try{ggauto();} catch(ex){}
李抗战同样如此,他与刘之野相识已有五六年,始终视其为自家哥哥看待,尊敬有加。</p>
但是自从参加治安总队后,对刘之野的情感是,敬畏、畏惧与崇拜交织,每次遇见他,心情都异常复杂。</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