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开始开花结果的另两大支柱型产业(1 / 2)

加入书签

还未踏入年假的门槛,甘凝在街道办的事务依旧繁忙如织。</p>

因此,她仅在市里逗留了短短两日,便匆匆返回了刘家庄,继续投身于她那紧张繁忙的工作中。</p>

尽管刘家庄的街道办对她而言,就像自家“开的”一样,即使她不按时回去上班,相信别人也不会说些什么。</p>

但她却从不以此自居,更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懈怠与放纵。她深知,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份工作都需全力以赴。</p>

两天前,那场不期而遇的大雪,悄无声息地降临,随后便以断断续续的姿态,缠绵至今日,为这冬日的京城披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纱衣。</p>

将甘凝安全送达刘家庄后,刘之野并未停歇,继续踏上了他的拜访之旅。</p>

岁月流转间,他悄然编织起一张错综复杂而又坚实的人脉网,其广度与深度令人叹为观止。</p>

因此,诸多重要人物的会面仍需他亲力亲为,这迫使他不得不在古老的京城里多驻留几日,以完成这一连串意义重大的拜访任务。</p>

近几日,虽然他忙于穿梭于亲朋好友间,却也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漫步于“风起云涌”前夕的老京城街巷。</p>

那些景致,如同流沙般悄然变迁,每分每秒都在被时间重新雕琢。待到他日欲再寻此景,只怕只能翻阅记忆的相册,于心底细细回味了。</p>

重生之后,他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动,如同上弦儿的机械发条,日夜不息地忙碌着,心中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p>

在这段紧张而充实的时光里,他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事务之中,以至于忽略了周遭的风景。</p>

平心而论,尽管岁月流转,他却未曾有机会真正放慢脚步,好好领略这京城的风土人情。</p>

那些古老的石板路、繁华的街巷、以及隐藏在巷弄深处的历史遗迹,都仿佛成了他生活中的背景板,匆匆一瞥,未曾深究。</p>

如今想来,这京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深厚的故事与韵味,是他重生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趁此机会,刘之野决定好好的逛一逛这古老的京城。否则,他今后还知不知道会有这好心情了。</p>

连续3天的大雪,使京城秒变“北平”!银装素裹的颐和园,多少著名的古建筑,显得格外妖娆。</p>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刘之野移步在这上世纪老京城的街头小巷,雪天的京城别有一番景致。</p>

他才发现那些老城京味儿的建筑如此美好而令人眷恋,结果在后世却再难以寻觅,这些画面留下了足以让一代人珍贵的记忆。</p>

“小窗帘箔护重重,炉心蜕骨红。昨夜朔风能凛冽,冰花亦结砚池中。”</p>

刘之野这天来到了颐和园,颐和园正东门前牌楼,横额上书“涵虚”,背面上书“罨秀”。</p>

他今儿个下午主要目的是游玩颐和园。</p>

先是逛了逛颐和园最出名的仁寿殿,它位于京城市HD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东宫门内,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名勤政殿,清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十二年重建,改名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住颐和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p>

绕过仁寿殿之后向西北穿越,到此豁然开朗,前面便是昆明湖。</p>

知春亭,位于昆明湖一个小岛上,有木桥相通。在上环顾四周,正北为万寿山,西北可见佛香阁,正西为西堤、玉泉山,南边可见十七孔桥、南湖,东边就是文昌阁。</p>

因此这里是观景的最佳地点。</p>

在知春亭向西远眺玉泉山,玉泉山本身不在颐和园内,为当初设计者借景,一个绝好的思路。玉泉山至今不对老百姓开放,远望西山晴雪而已。</p>

从仁寿殿向北,去往谐趣园要过的紫气东来城关,在谐趣园南面,城关南门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门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天台山赋》中的名句。</p>

…………</p>

天将擦黑。</p>

刘之野没有逛完颐和园,从玉泉山下来后,他又返回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里。</p>

一场大雪,再加上低温,让京城的白雪在京城里多留了几天,给美丽的京城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冬妆。</p>

白雪堆积的屋檐,洁白如玉的窗棂,勾勒出胡同独特的线条美。</p>

雪后的胡同里面特别静,从钟鼓楼向南看,雪后的南锣鼓巷。</p>

这才是京城冬天才有的味道和景象,老胡同里每走一步都能留下一个脚印,孩子们疯跑着举着雪球嬉戏着。</p>

胡同里的空场是没人也没车,雪下的厚,堆积了一个个的憨态可掬的雪人。</p>

这可是孩子们和老人的乐园,在孩子身边,老人们也能找回一丝童真。</p>

京城地冬天最特别的就是冷。</p>

这种冷,在凛冽的寒风中透着踏实。</p>

老舍曾说过:“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p>

就是这么冷的天,这时的什刹海还是老样子,湖面上冻的非常结实。</p>

那些被雪覆盖的湖面,像是镶嵌在公园中的一颗颗明珠。湖面结冰后,孩子们在湖面上嬉戏,打雪仗,滑冰车,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公园。</p>

还有,裹着厚厚的“棉猴儿”在钓鱼的老大爷们。</p>

冬日里,还有一件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那就是热气腾腾的烤红薯。</p>

在寒风中,人们手里纷纷捧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p>

红薯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温暖和美好。</p>

当然这么冷的天也没有空调暖气,人们取暖靠煤球炉子。</p>

谁也忘不了顶着刺骨的寒风进家门的一瞬间,一踏进屋里,身上立马就被蜂窝煤烤得暖暖的。</p>

刘之野漫步了一个下午,尽管身体略显疲惫,但心中却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欢愉。</p>

进了家,他将封住的煤球炉子的火升了起来,让温暖的火光逐渐充盈整个房间。</p>

随后,他取来水壶,置于炉上,静待水沸。</p>

水开之际,他轻轻提起水壶,倒入茶壶中,再撒入一小撮茉莉花,茶香弥漫在空气中,为这平凡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温馨。</p>

“嚯!这香味儿绝了,要说喝茶还得喝这茉莉花儿。”闫埠贵捧着他的紫砂壶,闻着香味儿挑开刘之家的门帘走进了屋说道。</p>

刘之野嘴角挂着一抹笑意,轻巧地将一个小马扎递给了闫埠贵,两人随即围坐在火炉旁,悠然自得地品起了茶。</p>

老京城人最喜欢喝的茶就是茉莉花,而不是什么大红袍、龙井、毛尖之类的名茶。</p>

京城人对茉莉花茶的喜爱源于多个方面。首先,茉莉花茶的香气能够抵抗京城水质偏硬的问题,使得茶水香气四溢、解渴提神。</p>

其次,茉莉花茶的经济实惠和持久耐泡的特性满足了大众的消费习惯。</p>

此外,茉莉花茶的特殊制作方法,以及京城人对香气的特殊情结,都是茉莉花茶受到喜爱的原因。</p>

“来来来,三大爷,把您那茶叶换一换,尝尝我这儿的。”刘之野边说边打开了手边的茶叶盒,眼神中满是期待,邀请闫埠贵一同品鉴这不同凡响的茶香。</p>

闫埠贵摇摇头,“我这也是茉莉花,就甭换了,再说我这是刚泡上,就这么倒了多浪费啊!”他表情肉疼的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