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黑火药最后的辉煌(1 / 2)
听到旅长的话后,黄河并没有感到意外。</p>
如果有人问现阶段对于八路军来说什么最重要,那无疑是子弹和手榴弹。</p>
前者是部队战斗力的根本,后者是对应对鬼子猪突战术的最优选择。</p>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直被弹药不足所困扰。</p>
三枪八路这个外号,就是因为部队里老兵们总是强调三发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打完就要发起冲锋。</p>
老鬼子都知道和八路军作战非常艰苦和危险,他们因为子弹不多,被迫逼出来了一些神枪手。</p>
可是无论再节约弹药,子弹的消耗都是在所难免的,没有购买渠道没有自己的军工厂只会是无根之水。</p>
在战争初期我们的部队以袭击、伏击和阻击作战为主。</p>
在这过程中,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切断敌之供应线,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打出最大的战果。</p>
但即使这样我们的战斗纪律还是要求部队战斗时间不能过长。</p>
有一次奇袭鬼子的机场,仅仅一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并且炸了24架鬼子战斗机,一时间成为中外媒体的头条新闻。</p>
所以,在那时我们部队的弹药整体来说尚可维持。</p>
但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不断扩军以及战斗频率、规模的加大,部队对武器弹药的需求急剧增加。</p>
需求扩大,但是供应却日益不足。面对这种情况,部队只能在缴获上多下功夫。</p>
战斗缴获可以说是八路军弹药的重要来源,但是这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p>
不仅要成建制的吃掉鬼子部队,而且速度还需要快。</p>
现在的鬼子十分顽悍,经常出现负隅顽抗到底、宁死不降的情况。</p>
导致鬼子在抵抗的时候消耗了大量弹药,而且一旦败局已定这些畜生会直接毁掉物资,一不小心就是赔本的生意。</p>
对许多部队来说,缴获并不能补充消耗,或仅为持平而已。</p>
特别是弹药,消耗常常多于缴获,那是真的入不敷出。</p>
所以一枪一弹都来之不易,往往战士们需要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p>
此外,由于经费长期紧张,能用于购买武器弹药的款项十分有限。</p>
根据地又被封锁禁运,想买都没有门路。</p>
在跟鬼子交战的时候,部队指挥官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瞄准了打,放近了打,不打死敌人绝不放枪之类的话。</p>
种种机缘巧合,原本早该退出时代舞台的骑兵,在这片土地上迎来了第二春。</p>
因为上述原因,对于后方各个军工厂来说复装子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工作。</p>
复装,通俗的说法就是回收弹壳。</p>
然后重新将弹壳清洗,整形,安装底火,装填弹药,装填弹头。</p>
论黑火药,我们可是老祖宗。根据地大量发动群众一起熬硝造火药,可复装子弹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p>
这其中有很多工序,首先是收集使用过的弹壳。</p>
我们都知道部队是有射击纪律的,战士们会尽可能的回收弹壳,并且在战斗结束后带回后勤部军工厂进行筛选和修复。</p>
只有那些没有形变和破裂的弹壳才能使用,以免发生炸膛或者不合膛的事故。</p>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p>
战士们在使用复装子弹后,让原本就战痕累累的武器多多少少会出现炸镗的情况。</p>
张万和每个月都会听到不少前线指挥官的抱怨。</p>
其次是重新制作底火。</p>
同志们通常是将坏的黄铜弹壳上剪下铜皮,再将它们冲压成铜盂。</p>
加入雷汞后,重新嵌入弹壳底部,接下来才把造粒后的火药按规定的重量装入弹壳。</p>
最后加上弹头。</p>
通常的做法是做一個子弹头的模子,把一个铜板冲压进模子后形成被甲,再浇入熔化的铅。</p>
通过以上手法复装完成的子弹缺点非常多,比如密封性能差导致的火药容易受潮,射击残留物多,射程近,精度差,初速低,弹头形状也不尽如人意。</p>
而且目前兵工厂只能制造圆头弹头。</p>
有时铜板冲压的不好,会造成破口,裸露出铅芯。</p>
不过也有可能因祸得福成为变相的达姆弹。</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