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划建个家俱厂(2 / 2)
“东家,还是您按照您的胃口来点吧。”</p>
朱雪峰点了一个醋溜土豆丝、一个地三鲜、一个木须菜,也要了一个花生米、一个猪油渣炒青菜,要了两盅酒、十二个包子,四个人应该够了。</p>
朱雪峰当场就结了账,还是挺便宜,才一块五毛八,一斤二两票。</p>
“使不得!使不得!说好了,我们来的,哪能让东家掏钱?”</p>
薛大爷连忙阻拦,想要付钱。</p>
“薛大爷,您给我们家帮了这么大的忙,一直没机会谢谢您,这顿就算我的了,以后咱们的日子还长。”</p>
菜很快就好了,两人端着菜入了座,薛大爷灿灿的笑了笑,才坐了下来。</p>
“您看这事儿闹的,说好了,我们请您坐一下,结果让您做了东,这多不好意思。”</p>
朱雪峰笑了笑,拿起酒盅给大家倒酒,又是一番推让,没辙,让薛大爷倒吧,不能啥事都抢了。</p>
“得嘞,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就开始吧。”</p>
几人就着酒菜慢慢聊了起来,这几人这些年可是吃够了苦头,以前都是盖老房子的,祖上也在宫里当过差,手艺也都是家传的。</p>
解放前这城里有个修修补补的,起个什么院子,活也不少,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没后顾之忧。</p>
但这些年一下就成了下九流一样的存在,除了极少数被留在老建筑服务,绝大多数都在胡同挣扎,工厂是不可能进去,临时工都轮不到他们,也就靠着手艺时不时的接点胡同的活,混点嚼头。</p>
这新社会,就是有工程,也都是国营或集体的把活包了,根本就没他们什么事,也就街坊邻里的小活他们能插个手,日子过得非常艰难。</p>
这不看中了朱雪峰的设计图纸,认为找到了一条长久的活路,都求上门来了。</p>
这算不算最早的个体户啊,只是没有营业执照,这些人的手艺几十年后都是财富啊。</p>
现在的京城是没有仿古建筑的需求,可有地方有需求啊,只是现在去不了,这东南亚一带多大的市场,是个华裔就想把家修成仿古的模样。</p>
后面国内的古建筑翻修的活也不少,很多人在这上面起了势的,看看后世的傻根就知道,修修庙宇,就攒了六万,只是最近的十几年可不好熬。</p>
转头先做做老百姓的家俱,这条路子还是不错的,至少能解决温饱,现在就没老百姓能用的家俱厂。</p>
前几年京城的几十个作坊被合并,成立了京城木材厂,又分出个硬木家俱厂,这些主要是为外贸加工工艺品进出口,也生产了不少硬木家俱,也是供出口创汇的。</p>
城里大机关、团体的办公家俱也是他们在做,不过民用的就没人管了。</p>
这倒是个机会,所以朱雪峰才接受了他们的邀约,这事要是办成了,干妈的担子到底是因为街坊都有了活计变轻了,还是因为多了个家俱厂而变重了呢。</p>
朱雪峰倒是没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现在自己也不缺钱,只是大院需要合理掩饰,同时被几个木匠开拓了思路,朱雪峰才决定试一试。</p>
几人聊了会家俱样品的事,这主意虽然是朱雪峰出的,但怎样生产朱雪峰就不懂了,现在都是手工作业,这手艺都是代代相传。</p>
朱雪峰只是和他们介绍了一下京城现在家俱厂的现状和老百姓的需求,表示现在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市场潜力很大。</p>
几人只是想混个长久点的温饱,被朱雪峰描绘的前景惊呆了,良久,薛大爷才带头开了口。</p>
“东家,您看,这事要真做起来,这么大的话,我们这草台子可上不了台面,要不您找个人来管管吧,要不这账本吧……。”</p>
“这活肯定是一点点的干起来的,不可能一下子大家都来找咱们做家俱,这个几位回去也可以想一想。”</p>
“以后可能就不是一套一套的打家俱了,是不是可以分着做,提高效率,再琢磨找点合适的小子,真要活多了,也得有人不是……”。</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