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二十统帅(五)(1 / 2)
四、慕容恪(前燕)</p>
慕容恪(?~367年),字玄恭,昌黎郡棘城县人,鲜卑族。</p>
前燕宗室大臣、战略家,官至太宰、录尚书事,封爵太原王。</p>
武宣帝慕容廆之孙,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p>
慕容恪智勇兼备,骁勇善战。</p>
1.从十五岁起随军征伐,参与大败高句丽,讨灭扶余、宇文部,大败后赵将军麻秋等战役。</p>
2.元玺元年(352年),前燕入主中原,慕容恪率军攻灭冉魏,生擒冉魏皇帝冉闵,基本平定河北地区。</p>
元玺三年(354年),慕容恪官拜大司马、录尚书事,封爵太原王。</p>
3.元玺五年(357年),慕容恪引兵大败段龛,进围广固。</p>
为减少伤亡,采取围而不攻之策,俘虏段龛,灭亡段齐。</p>
4.建熙元年(360年),前燕皇帝慕容儁薨逝,太子慕容暐即位,慕容恪官封太宰,辅佐幼主,行周公故事。</p>
慕容恪对内总摄朝局,朝堂趋于稳定,但执政宽松无度,致使国内荫户逐渐泛滥,豪强剥削愈发严重。</p>
对外屡战屡胜,威震领邦,攻克东晋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领土。</p>
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病逝,谥号桓王,史称太原桓王。</p>
………</p>
三、拓跋焘(北魏)</p>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小字佛厘、佛狸伐,出生于平城东宫,鲜卑族。</p>
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423年12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p>
1.泰常七年(422年),拓跋焘受封泰平王,官拜相国、大将军,后被立为皇太子。</p>
次年继位,四出征伐。</p>
他先亲征胡夏,克长安、统万,生擒夏主赫连昌;</p>
继攻平凉,驱逐赫连定。</p>
2.太延二年(436年),取龙城,灭北燕。</p>
3.太延五年(439年),取凉州,俘北凉主沮渠牧犍。</p>
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吐谷浑,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及东北诸国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宋对峙。</p>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大兴国史之狱,屠戮崔浩等门阀士族数千人。</p>
4.同年,拓跋焘率军南伐刘宋,饮马长江后撤军北归。</p>
被刘宋认为是“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了冒顿、檀石槐。</p>
拓跋焘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p>
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p>
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于平城东建太学,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诣太学受业;</p>
禁断巫觋,信道灭佛;</p>
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p>
统一北方后,采取“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p>
但连年征战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p>
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焘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p>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