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二章 顺天乡试考官(第一更)(1 / 2)

加入书签

见林延潮主张得到申时行的答允,于慎行也是很高兴当即道:“下官也以为右宗伯所言极好,自古以来,承圣人之教,以‘内圣外王’约束官员,将德放在第一位,但其实人无完人,就算如海刚峰所行所为也未必处处合乎于圣人之教。”

“但若把内圣外王放开,以政绩论之,如此功过如何,天下之人一目了然。”

听了于慎行的话,申时行笑着道:“什么时候可远也事起事功之学来?”

于慎行听申时行这话有深意,顿时收敛笑容道:“下官胡乱说话,让元辅见笑了。”

然后申时行道:“还有一件事,就是顺天府尹提请今科顺天乡试,还有应天府乡试也要到了。内阁打算让礼部要草拟一个主考官,副主考的人选,你们有什么考量吗?”

这科举的事归仪制司管,也就是左侍郎于慎行分管,决定考官人选,此事也是礼部左侍郎最重要的权力。

林延潮在这事上就不说话了,否则就是越界。

于慎行当即道:“回禀中堂,两京十三省乡试,以顺天,应天两京乡试最重,兼之南北国子监皆在,考生最多,解额也是最多。”

林延潮听了心底有数,两京乡试中举几率比较大,因为解额有一百三十五名,反观其他各省,少的如云南只有四十五名,贵州只有三十名。

而多的省份如江西乡试解额九十五名,浙江,福建两省解额九十名,这几个省都是传统的科举强省,三户必有一个读书人,如果才华不到一定程度,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当时有数据统计,福建浙江乡试中式的几率是一百四十五比一。

而顺天乡试中式的几率是二十比一。

所以两个省份诞生了无数‘高考移民’,不少福建浙江籍士子都跑到顺天,应天考试。

这也不能笑话人家,譬如林延潮的业师林烃,才华到了这个地步,但当初也是通过应天乡试中举,次年才考中的进士。

所以中举人难,更难于中进士,那句金举人银进士不是没道理的,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几个科举大省的读书人而言。

“顺天乡试乃皇上之恩典,但因为如此,有些人不知自爱,本朝开国以来,故多有冒籍考生,舞弊之案也是最多。所以必须严选主考官,副主考,从头审核以防止任何弊案。”

林延潮听了于慎行这话,心底也是暗叹,你此言一出,有人就要不高兴了。

申时行捏须道:“欧阳修曾有言,人间最是无情的就是造化,故而权衡优胜劣汰之道,唯有至正至公。”

“顺天之秋闱务需秉持至公至正之道而行,本辅二月时已是下令,两京国子监对于监生一律录科,不合格者不允乡试,此外为捐监者不许参加本科之乡试。”

于慎行躬身道:“元辅英明。”

申时行压了压手示意于慎行坐下然后问道:“不过主副考官非得其人不可,可远对于应天乡试的考官有什么人选吗?”

于慎行当即道:“顺天,应天乡试的主副考官,向来都是两名词臣往典厥事,而福建,浙江,江西,湖广四省,是一名翰林,一名给事中,其余各省考官也是由京官甲科进士出任。”

“眼下翰林院中左庶子盛讷,刘元震,右庶子黄洪宪,洗马刘楚先,侍讲陆可教,冯琦,中允萧良有,修撰杨起元都是合适人选。”

林延潮也是感叹,自己曾有主持应天乡试的资格,后来因为张居正的事给推掉了。但现在林延潮已经没有‘资格’主持了乡试了,想想看也真是遗憾啊。

“其中左庶子刘元震,为隆庆五年进士,有庶吉士授编修,博学多文,为人正直,官声很好,还有洗马刘楚先同为隆庆五年,入馆以来勤勤恳恳以编修国史为事,不与外官交往,当初为国本之事数度进言,忠贞可嘉,依下官看来,这二人都是正主考合适人选。”

林延潮与刘楚先,刘元震二人都在翰林院共事多年,虽是私交平平,甚至也生过一些小摩擦,但事情久了也就不以为然了。

何况当初林延潮提拔为礼部侍郎时,二人也有来相贺,眼下不如卖给人情给他们,也是回报于慎行的支持。

林延潮在旁帮腔道:“启禀两位中堂,庶子,洗马二人,在翰院中不仅才学出类拔萃,而且为人为官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若是由二人出任应天考官,必为国家举得其人。”

申时行点点头,看向王锡爵问道:“元驭兄以为呢?我记得这刘楚先是你的门生啊。”

王锡爵笑了笑道:“元翁见笑了,仆以为若是由刘庶子,刘洗马出任考官,足以胜任。”

申时行点点头道:“既是可远,宗海都推举二人,到时具本上奏就是。”

“好了,剩下顺天府考官,上一科顺天乡试有浙人以二月入都,冒通州籍入学,最后中式者八人,京师学生愤然不平,投匿名文书,诉中式不应皆外郡,及各州县进学之弊。最后天子下旨让六名士子发回原籍为民。”

说到这里申时行神情严肃:“皇上对于这一科顺天乡试极为关切,所以本辅需慎选这一科的乡试考官,由正直可靠的官员充任,如此才能解陛下之疑虑。本辅这半个月考量再三,以为黄洪宪,盛讷二人足以升任,你们意下如何?”

听了申时行的话,于慎行脸色一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