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次贷危机(2 / 2)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p>
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p>try{ggauto();} catch(ex){}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p>
举个例子,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p>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p>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p>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p>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a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p>
b一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相当于c收到300亿保险金,承担保险责任)。</p>
这样一来,CDS被划分成一块块的CDS,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p>
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3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相当于d收到280亿保险金,承担保险责任)。一转手,c赚了20亿。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炒。</p>
a、b、c、d、e、f……都在赚大钱,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p>
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利坚的次级贷款。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利坚房产投资人。</p>
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p>
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p>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都跟着赚钱。</p>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根本就没人接盘。而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一天,只能把房子甩给了银行。</p>
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p>
那么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的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相当于G收到200亿保险金,承担保险责任),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p>
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减去g收到这200亿保险金,g的亏损总计达(800亿)。</p>
这时,即使g是全美利坚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p>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p>
林建伟仔细分析之后,不由得瞪目结舌!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利坚已出现次贷危机,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爆发而已。</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