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投贼一念起,刹那天地宽(1 / 2)

加入书签

第210章投贼一念起,刹那天地宽</p>

李郁看着殷勤的掌柜,排出一锭小银子,轻声问道:</p>

“官府贴出告示,说有件挣大钱的好事,让大家都来做。你会信吗?”</p>

“爷,不敢信。”</p>

范京接过话茬,反问道:</p>

“为何?”</p>

或许是因为范京的口音带有浓重的本地口音,掌柜的笑了:</p>

“这位爷,咱也不是第一天做大清朝的草民。虽说咱只是个小户人家,稍微识的那么几百个字,可在这姑苏城活了半辈子,多少长了点见识。”</p>

“这挣大钱的好事,能轮到咱?”</p>

范京被咽了一下,无话可说。</p>

李郁往碗里多加了些醋、辣油。</p>

摆摆手~</p>

掌柜的弯腰行礼,轻轻拿走了那1两银子。</p>

“老范,现在你明白了吧?”</p>

“属下明白了。咱大清朝的老百姓会本能的反过来听话。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则咱越提倡,人越不搭理。”</p>

“对喽。”</p>

豆腐脑本味寡淡,所以调料尤为重要。</p>

李郁又加了些切的细碎的萝卜干、虾皮、葱花,铺了厚厚一层。</p>

大清朝餐饮届的风气还算淳朴,掌柜的没冲出来打人。</p>

……</p>

喝完豆腐脑,吃了两个酥脆焦黄的烧饼。</p>

李郁开口说道:</p>

“当前的急务就两件,拿下江宁和建立新秩序。既要军事胜利,又要地盘稳固,没办法,谁让咱是在江南起家呢,看起来富庶繁华,打起仗来处处漏洞,心惊胆战。好了,去办差吧。”</p>

“属下遵命。”</p>

范京一口喝光碗里剩余的豆腐脑,讨了张干荷叶包起一打热烧饼急匆匆离开,召集手底下所有的人手。</p>

还从城防军借了一些人手,又向兀思买借了骑兵。</p>

分兵618路,每组仅1人。</p>

下乡!</p>

手持范京签发的公文,上面就两个字:照办!</p>

所接洽的多是乡间的士绅。</p>

“范大人有令:次日午时之前,200户以下的每村出1个壮丁。200户以上的每村出2个壮丁。”</p>

“敢问上差,是作甚?”</p>

“当兵!”</p>

“啊?”</p>

“充军,听不懂吗?主公够仁慈的了,一没要银子,二没要姑娘,三没要你们自己上阵。区区一个壮丁,出不了的话,怕是~”</p>

“不敢不敢。上差稍候。”</p>

“且慢,有一个要求,必须公开透明。”</p>

“透什么?”</p>

“哎,就是拟定几个人选,最好是那种无家无口的、穷的喝西北风的,不是大姓的。让全村的人都要投/票,选出一个倒霉鬼。”</p>

“妙,妙,没问题没问题。”</p>

赵老太爷觉得这要求一点都不过分。</p>

可以说,丝毫不损身家。</p>

合理,太合理了!</p>

……</p>

李郁做事是出了名的细致。</p>

就拿苏州府常熟县虞山村,举个例子。</p>

村口,晒谷场,</p>

本村最有威望的赵老太爷,坐在太师椅上,满面红光。</p>

他的小儿子,在村里一路走一路敲锣:</p>

“每户出一人,速到村口议事喽。谁家缺勤,就谁家去充军喽。”</p>

虞山村共计612户人家,谷场很快就黑压压的来了一大片。</p>

赵老太爷清了清嗓子:</p>

“官家有要求,本村出两丁,当兵吃粮。鄙人盘算了一下,这种事情嘛,比较适合家里负担小的。”</p>

“张铁柱,孙憨牛,周无灾,刘有钱。”</p>

“从你们四人当中选择两人去应差。瞧见没有,这里有四个坛子,你们都站过来,背过身去,把眼睛蒙上。”</p>

“咳咳,诸位乡亲,开始吧?”</p>

“每人一颗黄豆,投到你觉得该当兵的那个人背后的坛子里。”</p>

……</p>

每投出一颗黄豆。</p>

旁边虎视眈眈的赵老太爷,就在花名册上划去一户人家。</p>

若是谁家敢不积极参与,又或者是不投出黄豆,他就要把谁家的房子扒了!</p>

张铁柱,孙憨牛,周无灾,刘有钱四人面如死灰,</p>

听着背后的空坛子,黄豆掉进去的叮当声。</p>

心里如同猫抓,难受的紧。</p>

每一颗黄豆掉进去,都将他们的心伤害了一遍。</p>

有人流泪,有人表情愤怒。</p>

短短半个时辰,大型献祭仪式完毕。</p>

……</p>

众目睽睽之下,</p>

赵老太爷取来了四个大海碗,挨个倒出黄豆。</p>

公平!公开!</p>

还踏马公正!</p>

谷场大几百号人,也伸长了脖子看热闹。</p>

最终,孙憨牛和刘有钱,所获得的黄豆最多。</p>

众望所归,成为虞山村送出去应付李家军的两丁!</p>

“上差,用点酒饭再走吧?”</p>

“军情如火,就不劳烦了。诸位安心种田,不要闹事。李家军绝不对良善百姓下手。”</p>

“哎,慢走,慢走。”</p>

类似的场景,还在无数个村子上演。</p>

这一次针对的是乡村,暂时没有对县城府城动手。</p>

被选出来的这些人,被集中到了太湖畔,接受训练。</p>

就和武装民兵一样,先背军规,然后是队列,最后是实弹。</p>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频繁的体罚。</p>

主要是出错,没有说教,直接以短棍、拳头教育。</p>

打的这些人心惊胆战,痛哭流涕,跪地哀求。</p>

然而,下跪哀求只会引来更疯狂的体罚。</p>

民事官范京,只看了一次,就忧心忡忡的询问李郁,是否过于苛刻了?</p>

这些人原本就是农夫,现在想一下子成型,太难了。</p>

李郁却是摇摇头:</p>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没有慢慢来的可能。不过你放心,残酷的军事训练只是过程,这批人我另有他用。”</p>

……</p>

东山士官学校,第二批学员还未毕业。</p>

在这种军情如火的时候,又抽调300名精锐脱离战场,接受系统化的基层军官课程,实在需要魄力!</p>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p>

李郁很忙,除了战略需要做决定。</p>

还要抽空到士官学校讲课,毕竟挂着校长的头衔嘛。</p>

毕业当日,都要进行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并授予所有人指挥剑。</p>

将气氛烘托到炸裂,所有学员恨不得为自己而死,才算罢休。</p>

西线,暂时停火了。</p>

清军在丹阳县城据守,不断增兵,囤积粮草军械。</p>

李家军忙着修缮加固常州城墙,也在增兵。</p>

两城之间的百里范围,就成为了前线。</p>

百姓纷纷逃难,扶老携幼,躲避战火。</p>

大部分人是往西边,江宁府方向逃难。</p>

因为那是清廷的实际控制区域,感官上更安全。</p>

这也说明,大部分人更看好清廷会赢得这场战争。</p>

林淮生驻守常州城,</p>

每天戎装巡视各项工程,还有第一军团各部。</p>

他心里憋着一股邪火,等着机会狠狠的痛歼清军。</p>

主公如此信任,将第一军团托付给自己,却是出师不利,围攻一座仅有绿营民壮防御的府城,居然付出了一个半营的伤亡。</p>

一想到此事,他就想踏平丹阳城。</p>

“报,主公军令。”</p>

他展开一看,露出了笑容。</p>

“传令下去,城中士绅商贾,若想离开,只需交纳500两出城费即可。至于百姓,任由离去。”</p>

“大牢里的府衙官吏怎么处置?”</p>

“一视同仁,500两起步,2000两封顶。看着办吧。”</p>

……</p>

林淮生不清楚主公的用意,但是不影响他照办。</p>

在忠诚方面,他无可挑剔。</p>

在信任方面,更是无条件相信主公的任何军令。</p>

常州知府董昌盛,被狱卒推搡着拖出了大牢。</p>

以为大限将至,破口大骂:</p>

“尔等恶贼,要杀便杀。本官董昌盛,不辱朝廷。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p>

“董大人,不用粉身碎骨,你可以走啦。”</p>try{ggauto();} catch(ex){}

“什,什么?”</p>

狱卒指着大牢外,董家人说道:</p>

“他们已经付了赎金,现在你可以出城了,你自由了。”</p>

董昌盛茫然,被家人们拉着进了马车。</p>

居然真的畅通无阻,城门守军挥手就放行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