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粘杆处细作:我只说了五个字就暴露了。告诉我,为什么?(2 / 2)

加入书签

张厉勇的战略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p>

……</p>

圆明园,</p>

乾隆狂喜:</p>

“阿桂这个奴才,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啊。他这么快就把湖北局势给逆转了,好,好的很啊。”</p>

众人立马跪地,山呼万岁。</p>

总管太监秦驷发自内心的开心,好久没见主子这么开心了。</p>

过了一会,乾隆冷静了下来,笑道:</p>

“攻守易形了,一股流窜的教匪是成不了气候的。有阿桂居中调度,有各省绿营会剿,教匪覆没、匪首枭首只是时间问题。”</p>

“嗯,马忠义这个奴才打的也不错,没有辜负朕的信任。”</p>

乾隆将军报给众人传阅,一时间群情沸腾。</p>

军报的多达数千字,战争过程描述的很详细。</p>

武昌战役自然是大头,之外还有成都八旗渡川江腹心开花的过程,以及汉中总兵马忠义率2000秦兵走小道奔袭郧阳的描述。</p>

“汉中镇标,跋涉半月如同神兵天降,杀郧阳贼眷两万余人,汉水为之变色~”</p>

众大臣自动忽略了血腥,交口称赞。</p>

……</p>

乾隆也颇为得意的回忆起了往事。</p>

“当年,兆惠在伊犁做督粮官,从未有战场经验。征西将军也不敢给他这个机会。”</p>

“后来,西域的军情糜烂,大小和卓来势汹汹,征西将军指挥失当。”</p>

“朕力排众议让他尝试了一下,结果他居然打的很好。黑水营一仗,堪称是打出了八旗的骨气,硬生生的就把不利战局打成了顺风局。”</p>

众人立马称赞:</p>

“皇上慧眼如炬,总能发现人才。”</p>

乾隆也笑道:</p>

“朕御极41年明白了一个道理,咱大清不缺人才,缺的是伯乐。”</p>

“说底下没有贤臣可用的,那是庸碌君王。”</p>

“要给人才机会,要给他犯错的空间,才会成长成为朝廷重臣。”</p>

“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才,都是一步步历练出来的。我大清的兆惠,何止百千?”</p>

这一番话,说的所有大臣心服口服。</p>

一步步走到这个程度,他们都懂这些道理,但是轻易不敢讲出来。</p>

再望向老皇帝,更加敬畏。</p>

这一次的山呼英明,倒是发自内心。</p>

工部右侍郎谄媚道:</p>

“皇上圣明,本朝武将层出不穷。虽卫霍重生,亦黯然失色。”</p>

一语惊四座!</p>

乾隆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个拍马p翻车的家伙,冷冷的说道:</p>

“君前无状,交刑部议罪。”</p>

……</p>

于敏中冷冷的瞥去一眼,不动如山。</p>

只能说此人还是太嫩了些,仕途走的太顺利,从翰林院庶吉士到侍郎高位,中间跳的太多。不懂这乃是高危职业。</p>

万稳万当,不如一默!</p>

没把握的话不要说,话出口前先在心里转三回,想清楚了再开口。</p>

老婆可以认错,话不能说错!</p>

事情可以搞砸,队不能站错!</p>

否则千尺高楼的坍塌,也只在一瞬间。</p>

湖北打成什么模样,他压根不想多问。</p>

在军机处待了20年,多大的伤亡数字对于他来说,都微不足道。</p>

老于心里最挂念的是在江宁城的于氏全族几百口,他推测出江宁城失陷是板上钉钉的事,对当初将全族安置在城内的事后悔不已。</p>

早知道,直接渡江去庐州避难了。</p>

悔不该啊!</p>

若是贼酋拿了于氏家族几百口,会怎么泄愤?自己想都不敢想。</p>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结局。</p>

最可怕的,自己想都不敢想。杀人虽残酷,世上可还有比不杀残酷百倍的事。</p>

……</p>

几千里外,李郁打了一个大喷嚏。</p>

抱歉的问道:</p>

“刚才你说什么?”</p>

文书恭敬的重新念了一遍:</p>

“江宁城中,已暂关押满汉官佐士绅以及家眷2722人。其中分量最重的是军机大臣于敏中族人百余人。”</p>

“于敏中,籍贯何地?”</p>

“江苏金坛县。”</p>

李郁点点头,原来是咱江苏老乡啊。</p>

【冷知识:正宗江苏人一般不认老乡,除非想搞事挖坑。】</p>

沉默了一会,李郁问道:</p>

“于氏家族,有年轻女人否?”</p>

文书震惊,结巴道:</p>

“属下待会去细细调查一下。”</p>

“去吧。”</p>

李郁倒是没有注意到文书的惊恐表情,而是琢磨着怎么利用一下。</p>

全杀了太残暴,不符合自己一贯善良的本性。</p>

留在手里,可以遥隔3000里捏一捏在军机处的那位老乡,捏的他痛不欲生。</p>

当然了,百余口太多,浪费粮食。</p>

不如将老迈无用的于氏族人礼送出境,送到江北去。让于敏中自己向老皇帝解释去。</p>

“离间计”虽然不会立刻奏效,可架不住天长日久的加料。</p>

愧疚是不可能的。</p>

吾乃苏州府人氏,你于敏中是镇江府金坛人氏,我们之间绝对不存在老乡的情谊!</p>

……</p>

前些日子,内政部收网了。</p>

一口气抓获了清廷细作12个,白莲细作4个。</p>

说来也好笑,在抓人的时候遇到一个路过的生面孔,本着谨慎的原则就一起抓了。</p>

原本只想走一下流程,查一下籍贯居所就释放的。</p>

结果,过程令人大跌眼镜。</p>

审讯官问:“叫什么?哪儿人?”</p>

嫌疑人用标准的吴语口音回答:“刘三,江苏人。”</p>

当时,屋子里气氛就不对劲了。</p>

审讯官眼神发亮,一拍桌子,厉声喝道:</p>

“打,给我狠狠的打。这小子有大问题。”</p>

夹断了3套夹棍,抽断了2根皮鞭,硬骨头嫌疑人终于交代了。</p>

他是京城粘杆处的密探,受朝廷派遣前来潜伏。</p>

为了潜伏身份的周密,他甚至入赘了本地一个带孩子的寡妇家。加之一口流利的吴语,原本是毫无破绽的。</p>

交代前,他提出了一个要求:</p>

“告诉我,我是怎么暴露的?毕竟我就只说了5个字哇!一定要告诉我,否则我死不瞑目。”</p>

……</p>

审讯官笑嘻嘻的告诉他:</p>

“没有一个江苏人会自称自己是江苏人。如果有,大约是两种可能,一是敷衍,不想搭理问话者。二是外省人。”</p>

“既然进了这牢房,第一种可能直接排除,绝不敢敷衍。那就只能是骗子了。”</p>

“好了。老实交代吧?”</p>

“我可以保证不会再对你用刑。还会提供一顿丰盛的断头酒饭,至于说是加糖还是加盐还是加辣椒,充分尊重本人的意愿。”</p>

望着冷静的审讯官,</p>

粘杆处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的方言是跟着一位移居京城的湖州邻居学的,学的很到位,口音十分标准。</p>

只不过那个邻居只教授了他发音,没传授给他文化精髓。</p>

就好比学外语之前,一定要了解那片土地的文化。</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