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开眼(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很难。

别忘了,在文玩市场混迹这么久,洪衍武在许多工艺品商店里都有内应,交了不少朋友啊。

这些人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受了他的小恩小惠都愿意指点他,让他很容易就明白了内情。

那么既然这里面水深,他觉得商店里的东西不值,也就想起了从“京城硬木家具厂”买家具的事儿来了。

他就跟这些人又打听,“我要直接去厂里买玉器行不行啊?他们能卖我吗?你们在玉器厂、珠宝厂有熟人没有?”

本来洪衍武是想通过这些人找找门路呢。

因为要按照通行的规定而言呢,一切行业对生产企业都采取“供应原料、加工订货、技术指导、收购包销”的方法,生产厂家是不准自行销售产品的。

像“京城硬木家具厂”私售家具的所为属于违规操作。

真查下来,不但厂领导,连王汉平都是要被牵连的。

这就是当初他让“小媳妇儿”两口子扮港商的原因。

可他也真没想到,在玉器这事儿上,现实的情况竟然远比他预计得美好得多,居然真的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买。

敢情自改革开放以来,京城有关部门逐步把允许外宾参观的工艺品企业,增加到了十一家。

只是外国人参观过后,现场看到喜欢的商品就要买,为此与我们的供销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比如前英国首相邱吉尔之孙小邱吉尔到京城工艺美术工厂参观时,他对一件景泰蓝新产品大瓶异常喜爱,当即就对陪同参观的人要求购买这个大瓶。

可厂方受政策限制,却说不能卖,再三婉拒。

偏偏小邱吉尔还有点“轴”,人家就是不理解,就是非要买不可。

无奈,厂方只好打电话向上级公司请示,然后上级公司又向其上级请示。

就这样,这一天小邱吉尔从下午一点一直等到四点多钟,到了工厂临近下班,才终于得到可以购买这件产品的回复。

至于这件一米高的景泰蓝大瓶产品没有包装的问题,厂里也无法解决。那就只能靠小邱吉尔自己个用肩膀扛走了。

不用问,在当时,这种事儿也绝不会是孤立个案。

那么随着这些来自海外的“杠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纷争与麻烦越来越多。

最后上级没了办法,也就只好特批这十一家工厂,允许他们出售本厂自产加工的产品了。

虽然为了符合手续,名义上尚不能直接走厂家的账。

凡出售给外宾的产品,必须还得开商业发票,然后再补上中间的购销手续,算是商业从工厂提出货来。

但这就等于厂家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商业部门的欺负了。

所以事实上来讲,洪衍武根本不用求谁,自己带着钱去这十一家特艺工厂买就是了。

唯独要注意的,或许也就是必须得拿外汇券交易了。

只是话虽然如此,鉴于我们人情社会的特点,有人情在和没人情在可完全不是一回事,精明透顶的洪衍武是不会忽略这一点的。

可没想到的是,想睡觉老天爷就给送枕头。

他一打听这十一家工厂的情况,竟然发现京城最大的两家玉器厂,一个厂址在重文区龙潭湖北侧光明路11号,一个厂址在西城区车公庄北里榆树馆1号。

嘿,居然一个是许秉权的治下,一个是宋国甫的势力范围啊。

这可太有利了,那不就好办了吗?

这样,他就分别求了许崇娅,拉着宋国甫,由他们陪着蹚道去了。

还别说,有区长和科长的人情当敲门砖那就是不一样。

重文的京城玉器厂和西城区的玉器三厂,一个是管业务的副厂长来接待,一个是负责销售的业务科长作陪。

全都相当的重视,特别的热情。

一听说他们来,是想买点好东西。当场满应满许,主动就说一定给他们最低的价格,然后就亲自带他们去了成品展览室。

结果这一参观,洪衍武他们也是大开眼界啊。

因为说实话,两家玉器厂里的好东西真是太多了,商店就是绑一块也比不上。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商业部门资金成本和采购目标决定的。

再怎么说,商业部门来收购,资金肯定也有个数,不可能什么好东西都要。

至于采购的目的又是卖出创汇。

如果考虑到价格高低和外国人旅途携带不便的因素,那当然就是小件儿好出,大器难卖了。

这就导致商业口大部分收走的都是体量不大的产品。

此外,这些收上来的东西还要分送许多商店的玉石组,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再收新的产品补充。

所以根本没有厂方这种专门腾出数间大仓房,把所有历年积存下来的精品陈列在一起的可能。

反过来,作为厂方呢,他们的大件儿和高质量产品除了指望国家收购,摆进“大会堂”、“钓鱼台”、博物馆这样的地方陈列,或是作为国礼赠送,似乎就没有其他去处了。

连不少获奖作品参加完部里、市里的展览,都又得送回原厂来。

那么从建国之后到现今,几乎每年还都有留存下来的大作,自然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而这也正是玉器厂职工一直待遇不高的原因。

想想看,本来就利润不高,上交利润又多留存少,再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大型作品的创作上,哪儿又有钱贴补职工们呢?

这就叫恶性循环。

要说两家玉器厂真正的好日子,还就是接待外宾这事儿解禁,允许他们自行售卖产品的这两年。

因为这年头老外也是人傻钱多,他们的心态其实就跟咱们今天的出国游旅行团似的。

来这儿一参观,视觉一受震撼,那都不用忽悠,往往就会自发性的一通“爆买”啊。

结果一下厂子就富了,职工们也就滋润多了。

当然,厂里的好东西可不光是数量上“多”,这些东西的艺术水准也是特别高,还有“精”与“美”呢。

要知道,玉器厂里可不但有现今挑大梁的老师傅们,每年送去参与评奖的优秀作品,还另有许多名家留存的稀世珍品呢。

比如说解放前,京城玉器业艺人中就曾流传有一首顺口溜。

“叫花子,潘秉衡,小辣椒,刘德盈,小诸葛,王大头,下三滥,是何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