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火了(2 / 2)

加入书签

全部加在一起,半月总的营业额是七万块。

可反过来消耗掉的成本也就一万。

这么一看,赶上抢银行了,堪称印钞机啊。谁能不心惊肉跳啊?

所以服务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大好!

事实上从下到上,几乎所有人都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洪衍武用音乐茶座的钱,给所有服务公司职工,每人雨露均沾,加发了一笔三十块的“暑期补贴”之后。

全员立刻情绪亢奋,干劲十足啊。

无论是音乐茶座还是“商店组”、“零售组”、“制作组”都跟安了发动机似的,干活愈加虎虎生风。

抱怨劲儿也没了,部门和部门之间配合得更默契了,对工作规定和守则也执行得更认真了。

这就是经济鼓励,立竿见影的效果。

乐队?乐队也一样,洪衍武给“海防”的人和吴休波都长了十块钱。

好家伙,他们几个也快美死了,跟吃了蜜蜂屎似的,各自按照洪衍武的要求排练新节目。

要知道,一个月下来,每人差不多能挣五六百呢。

这可是“海防”这些乐手们大半年的工资。

对吴休波就更了不得了,他一小学员,每月不过二十六块五的补助。

演上一天就顶他一个月啊,深感幸福是难免的。

不过他也是穷人乍富,特能糟践。

自打有了钱吧,就老请吃请喝。

甚至在“中戏”门口的饭馆子都出名了。

因为他一请同学吃饭,为摆谱显摆,就是点一大桌子菜。

同期的傅标,和王志闻,因此都戏称他为“吴一桌”。

洪衍武甚至都没忘了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

这倒不是他心善。

而是他深知办成一件事不容易,毁一件事可容易。

花花轿子人抬人,越是赚钱快,越得把各方各面打点好了。

否则一个小纰漏就能耽误大事。

所以为了感谢基建科工人,笼络好电工组电工。

这两个部门正给服务公司出力干活的,每人也给了二十块。

那是交口称誉,皆大欢喜啊。

当然,跟这些在基层干活的人比,服务公司上层和一些不用干活的人,其实才是获益最大的。

首先是,厂领导和各个科室的一把手,又增加了一笔额外“补充经费”。

跟职工们一样,他们也是乐得屁颠屁颠的。

那既然安抚了这帮大老爷,服务公司自己买车的事儿也就没人说闲话了。

一辆日本三菱l200皮卡,一辆日本大发850,一共花了三万。

这两辆进口小汽车都是又能拉货又能拉人的,对服务公司相当实用。

从此不但能解决汽水冷饮的运输问题了,大大降低了“零售组”的辛苦,也解决了魏大姐和水清出去办事的奔波和烈日之苦。

公司全体上下都倍感欣喜,也觉得有面子。

不过洪衍武觉得还是觉得惨了点,也不太方便。

他就催着让水清学车本,说是公司一有了富裕钱,就再买两辆皇冠,魏大姐一辆,她一辆。

这事儿他可不容水清有什么顾忌和迟疑。

说总不能咱两口子真白干哪?不拿钱,也得弄辆公车开吧。

回头咱俩休息时候,开着车,带家里老人孩子出去逛逛多好。

那尽可往远处走,这也是尽孝啊。

这么一来,水清觉得有道理,也就被打动了。

最后,还有对外散财的事儿呢。

丁点儿不带耽误的。

洪衍武许给派出所的摩托挎斗,街道的经费,乃至“红叶”要的一万块钱赞助费,几乎同时撒了出去。

而且服务公司还出钱,在街对面老人喜欢晒太阳,商店每天摆放开水的胡同口空场,又添置了两套石桌石椅。

甚至此时此刻,在侯德健的那首《熊猫咪咪》还尚未传唱开来,远没有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时候。

服务公司就主动影响“拯救濒临灭绝的国宝熊猫”的政府号召,捐款三千元。

这才叫四面溜光,左右逢源呢。

就没人能挑出服务公司的毛病来了。

也没人不盼着这家企业越办越好,财源广进,继续发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