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无需眼泪,无需伤感。(1 / 1)
由不得土肥原如此愤怒,一是藤田进忠和佐佐木浩二的死,让北平情报机关造成毁灭性打击,二对整个帝国军队的颜面和名誉造成严重影响。值此重要关头,侦察二十九军各部情报异常重要,失去了作为中坚核心力量的藤田进忠与佐佐木浩二,整个情报侦察工作势必会收到影响。最重要的是,两人死在东交民巷,其他国家只需稍加分析,就能得出两人被成功刺杀的原因。藤田进忠为前情报课课长,准第六十八联队联队长,大佐军官,陆大三十四期毕业生,而佐佐木浩二则是现任情报课课长,中佐军官,东京帝大生。两人的身份不可谓不重,作为帝国军队优秀的青壮精锐,就这么死在了敌人的手上。愚蠢!极致且不可理喻的愚蠢!堂堂两个帝国高级军官,准时准点外出就餐不说,竟然不带勤务兵和保卫人员。想到这里,土肥原越想越气,他的部下为何会松懈到这种程度。不难猜测,藤田和佐佐木的死,究其核心原因无外乎二人的松懈,丧失了一个高级军官应有的警惕心与防备意识,这才让别人得手。办公室内,肩膀扛着少将军衔身为北平特务机关长的松井太久郎,低着头,不敢直面土肥原的怒火。藤田与佐佐木之死,他也有责任。“松井。”土肥原目光投向面前的松井太久郎。松井太久郎立即挺直背脊,满脸严肃:“嗨!”“第一,接下来日本馆少佐及以上军官外出必须配备保卫人员,第二,给我加强所有人的警惕意识,第三,紧急提拔人员任情报课课长,做好北平情报收集工作,第四,利用藤田与佐佐木的死发动舆论攻势,推到蓝衣社和中华人的身上。”土肥原发泄完怒火,迅速恢复冷静,双眼清明,有条不紊下达四条命令。“嗨!”松井太久郎听到这四条命令,顿时明白土肥原的意图,这是利用此次事件借机发挥!“现在处于重要时期,我暂时不会追究你的责任,不过,藤田与佐佐木的死你负主要责任,努力做好这些事情,我争取向军部保住你,如果再发生此类事件,你只能切腹效忠陛下了。”土肥原面容微微缓和,告诫道:“还有,追查凶手就不用我提醒你了。”“多谢阁下。”松井太久郎心中对土肥原的感动简直无以复加。……藤田与佐佐木之死,几乎在十一号晚上就登上了北平各大报纸,这次事件相对于整个北平的紧张局势而言,无异于火上浇油,一时间,北平震惊,日本人以此为借口进一步提升战争的烈度。如果说卢沟桥事变是导火索,那么,这次事件就是炸药桶。明面上日军的进攻变得更加猛烈和疯狂,暗地里一支支关东军通过唐津铁路源源不断开进平津地区,日军增援兵力陡然提升到每天一个标准步兵联队的基数。北平局势变化之快,令所有人始料未及,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事态会变成这个样子,宋哲元和已经回到天津的张自忠,不得不被迫应对日军的变化。傍晚七点,由于北平局势进一步危急,经过政府和待在南京的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等校长商议决定,国立北大、国立清华和私立南开正式对外公布学校南迁计划和学生放假安排,学校南迁长沙,所有学生宣布放假,需在十一月一日前到校报到。选择长沙的原因很简单,早在1935年,由于北平局势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梅贻琦校长便构建了学校转移至长沙的迁移计划,国立清华下达巨款在岳麓山左家垅动工修建校舍,而这个校址便成为了后来的中南大学。随着清北南开三校公布南迁计划,北师大和各大高校也相继公布各自的南迁方案,有的学校去武汉,有的学校则去南京。之所以如此着急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学校极其重要,是中华高等教育的火种,绝不可有所闪失。有了火种,就有未来,就有一切。北平各大高校的学生得到这个消息,为之沉默,面对日本人的强大,他们没有怪罪和埋怨学校,而是选择理解。历史上着名的教育火种南迁拉开了序幕。先至长沙,再去昆明,三校将会联合构建中华历史上最传奇和最有名的神级学校——西南联大。夜幕降临,清华西院,第28号屋。临行之前的最后一晚,余华来到了这个曾经待过数十个夜晚的地方,让自己接触科学与知识的地方。“十一月一日,这是初定报到时间,如果途中发生任何意外的话,到校报到时间可能还会延期,你是准备自己走,还是跟我们一起?”堂屋内,华罗庚右手两指夹着香烟,双眼注视余华,沉声道。通知公布了,具体的南迁方案也分别下发给每一名教授,华罗庚很清楚如今的北平局势有多么危急。“学生准备明日就走,坐火车南下,先回老家一趟。”余华言语尊敬,撒了一个谎,关于前往根据地的事情,整个学校唯有他和庄教授知晓。不是他不信任师父,而是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既然如此,那你要注意安全,不用我提醒,你也明白日本人有多么凶残。”华罗庚闻言,点了点头,提醒道。“身上有没有钱?出门在外,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时,师母吴筱元说道。“有的,学校上次奖励的一千大洋还没用过。”余华向着犹如父母般和蔼的师父师母点头。“那就好,还有,记住财不外露,小心引火烧身,如果有人要抢劫你的话,那就尽量顺从对方,千万不能起争执,钱财即重要又是小物。”华罗庚再三嘱咐:“切记不可因为钱而丢了性命。”《控卫在此》“我明白。”听着自家师父的交待和嘱咐,余华未有丝毫不耐,认真点头,表示记下,待华罗庚说完过后,询问道:“师父,学校安排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们算学系教授及家属是理学院第二批,大概是七月二十号乘火车前往武汉,再徒步前往长沙,工学院预计明日开始搬迁,梅校长在南京处理事情,自从七月七日去了庐山,他便留在了那边。”华罗庚抽了一口香烟,缓缓说道。梅贻琦校长在上次与庄前鼎教授交流过后,便紧急乘机飞往南京,与北大蒋梦麟和南开张伯苓一起参加会议。七月二十号,应该还来得及。余华心中默默计算,平津两城于七月二十九日沦陷,从时间上来说师父一家人南迁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毕竟历史上三校南迁时间线为北平沦陷之后,大约八月底的样子,如今提前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完全足够了。“这段时间学业上有没有松懈?”华罗庚吐出白色烟雾,话锋一转,问道。“未敢有丝毫松懈,学生对于哥德巴赫猜想已经有了很多想法,但由于北平局势,没能认真钻研。”余华如实说道,别看他整日搞氧气顶吹转炉,忙前忙后,主业数学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数学决定上限。关于通过筛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余华已经有了不少眉目,通过初等证明素数定理的目标,也基本实现了。听到余华的回答,华罗庚点了点头,随即问了几个关于解析数论的问题,余华对答如流,回答完全正确。如此情况,让华罗庚这才放心下来。“时候差不多了,回去吧,好好休息。”华罗庚满意地点了点头,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表,说道。“师父,师母,此次一别,长沙再见,请你们保重。”余华点头起身,面容严肃,向华罗庚和吴筱元行了一个大礼。“记住,活着最重要。”华罗庚凝望着余华,最后一次提醒。不是他婆婆妈妈,而是华罗庚绝不希望看到余华因为战乱而死的情况,如果发生这种事,不单是数学界的损失,更是中华的损失。中华需要每一位科研人才,更需要余华这种顶级天才。“小华,保重。”师母吴筱元点头说道。“学生谨记。”余华正声回道。话落,离去。步伐平稳且快速,很快走出了房屋,余华没有流泪,也没有伤感,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目望向西方,仿佛跨越千里之遥来到了陕北。此行,是为大事业,为大目标,为了中华。无需眼泪,无需伤感。远赴千里,直奔陕北!
try{ggauto();} catch(ex){}